论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5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11-15页 |
1.2.1 中心区相关概念内涵 | 第11-13页 |
1.2.2 中心区空间界定 | 第13-14页 |
1.2.3 业态相关概念内涵 | 第14-15页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2页 |
1.3.1 中心区空间结构与形态 | 第16-17页 |
1.3.2 中心区交通结构与形态 | 第17-18页 |
1.3.3 中心区产业结构与形态 | 第18页 |
1.3.4 中心区产业业态 | 第18-21页 |
1.3.5 相关研究评述 | 第21-22页 |
1.4 中心区的轴核结构现象 | 第22-33页 |
1.4.1 中心区的结构类型 | 第22-23页 |
1.4.2 中心区轴核结构的特征描述 | 第23-25页 |
1.4.3 亚洲城市中心区轴核结构现象的发展态势 | 第25-33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33-35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33页 |
1.5.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3-35页 |
第二章 亚洲特大城市轴核结构中心区发展特征解析 | 第35-77页 |
2.1 轴核结构中心区发展门槛 | 第35-48页 |
2.1.1 城市整体门槛 | 第37-43页 |
2.1.2 中心区发展门槛 | 第43-48页 |
2.2 轴核中心区的形成特征 | 第48-59页 |
2.2.1 轴核结构中心区发展特征 | 第48-54页 |
2.2.2 轴核结构中心区现状特征 | 第54-59页 |
2.3 轴核结构中心区发展指标 | 第59-70页 |
2.3.1 硬核规模指标 | 第59-60页 |
2.3.2 硬核等级指标 | 第60-62页 |
2.3.3 硬核聚集指标 | 第62-65页 |
2.3.4 中心区交通指标 | 第65-66页 |
2.3.5 中心区发展指标综合评价分析 | 第66-70页 |
2.4 中心区轴核结构的发展特征 | 第70-77页 |
2.4.1 成熟均衡型轴核中心区 | 第72-73页 |
2.4.2 成熟非均衡型轴核中心区 | 第73-74页 |
2.4.3 均衡非成熟型轴核中心区 | 第74-75页 |
2.4.4 非成熟非均衡型轴核中心区 | 第75-77页 |
第三章 亚洲特大城市轴核结构中心区形态特征解析 | 第77-121页 |
3.1 轴核结构中心区空间形态解析 | 第77-93页 |
3.1.1 密度分布格局 | 第77-84页 |
3.1.2 强度分布格局 | 第84-90页 |
3.1.3 高度分布格局 | 第90-92页 |
3.1.4 小结 | 第92-93页 |
3.2 轴核结构中心区交通特征解析 | 第93-109页 |
3.2.1 路网结构特征 | 第93-101页 |
3.2.2 路网输配特征 | 第101-104页 |
3.2.3 轨道交通特征 | 第104-106页 |
3.2.4 小结 | 第106-109页 |
3.3 轴核结构中心区职能特征解析 | 第109-115页 |
3.3.1 用地职能特征 | 第110-113页 |
3.3.2 建筑职能特征 | 第113-115页 |
3.3.3 小结 | 第115页 |
3.4 轴核结构中心区的形态结构模式 | 第115-121页 |
3.4.1 “虚线轴”形态结构 | 第118-119页 |
3.4.2 “交叉轴”形态结构 | 第119-120页 |
3.4.3 “网络轴”形态结构 | 第120-121页 |
第四章 亚洲特大城市轴核结构中心区业态特征解析 | 第121-163页 |
4.1 轴核中心区业态的总体特征 | 第123-130页 |
4.1.1 中心区内的业态总体特征 | 第123-127页 |
4.1.2 中心区内的业态分类特征 | 第127-130页 |
4.2 轴核中心区业态的构成特征 | 第130-141页 |
4.2.1 硬核业态特征 | 第130-135页 |
4.2.2 阴影区业态特征 | 第135-141页 |
4.3 轴核中心区的业态空间特征 | 第141-149页 |
4.3.1 业态之间的空间作用力 | 第141-145页 |
4.3.2 业态分布的空间关联 | 第145-149页 |
4.4 轴核结构的业态空间模式 | 第149-163页 |
4.4.1 业态簇群的矩阵层级分析法 | 第149-154页 |
4.4.2 业态簇群空间分布特征 | 第154-157页 |
4.4.3 业态簇群空间分布模式 | 第157-163页 |
第五章 亚洲特大城市轴核结构中心区结构模式及作用机制解析 | 第163-180页 |
5.1 轴核结构中心区的规律及类型 | 第163-166页 |
5.1.1 轴核中心区的特征规律总结 | 第163-165页 |
5.1.2 轴核中心区的类型归纳 | 第165-166页 |
5.2 轴核结构中心区的综合发展模式 | 第166-170页 |
5.3 中心区轴核结构形成的作用力机制 | 第170-178页 |
5.3.1 中心区轴核结构发展作用力的构成 | 第171-172页 |
5.3.2 中心区轴核结构发展作用力的解析 | 第172-178页 |
5.4 总结与展望 | 第178-180页 |
致谢 | 第180-181页 |
参考文献 | 第181-186页 |
附录一:中心区及其结构构成要素 | 第186-189页 |
附录二:本文相关专业名词解释 | 第189-191页 |
附录三:中心区空间界定技术方法 | 第191-194页 |
附录四:中心区空间结构的发展阶段 | 第194-197页 |
附录五:案例轴核结构中心区三维模型图 | 第197-206页 |
作者读博期间成果 | 第206-2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