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智能早教陪护机器人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0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第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1 机器人需求获取和整体方案第16-17页
        1.3.2 软件需求分析第17页
        1.3.3 机器人软件系统设计第17页
        1.3.4 机器人软件系统实现第17页
    1.4 本文章节安排第17-20页
第二章 早教陪护机器人需求获取和总体方案设计第20-28页
    2.1 需求获取第20-22页
        2.1.1 需求收集工具的选择第20页
        2.1.2 用例与系统需求第20-21页
        2.1.3 系统用例的收集第21-22页
    2.2 机器人设计原则第22-23页
    2.3 机器人整体设计方案第23-24页
    2.4 系统平台选择和技术手段选择第24-27页
        2.4.1 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第24-25页
        2.4.2 系统技术手段选择第25-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早教陪护机器人软件需求分析第28-38页
    3.1 业务需求第28-29页
    3.2 用户需求第29-36页
        3.2.1 用例图模型第29-30页
        3.2.2 用户管理第30页
        3.2.3 智能陪护第30-32页
        3.2.4 远程看护第32-34页
        3.2.5 消息推送第34页
        3.2.6 运动控制第34-36页
    3.3 功能需求第36页
    3.4 非功能性需求第36-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软件系统设计第38-52页
    4.1 软件结构设计第38-42页
        4.1.1 软件系统分层设计第38-39页
        4.1.2 软件系统分层次模块设计第39-40页
        4.1.3 软件系统模块关系及接口设计第40-42页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第42-45页
        4.2.1 用户管理模块第42-43页
        4.2.2 智能陪护模块第43页
        4.2.3 远程看护模块第43-44页
        4.2.4 消息推送模块第44页
        4.2.5 本地监控模块第44-45页
    4.3 通信协议设计第45-47页
    4.4 数据结构设计第47-50页
        4.4.1 XML设计第48页
        4.4.2 数据库设计第48-50页
    4.5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五章 早教陪护机器人软件系统实现第52-68页
    5.1 用户管理模块设计第52-53页
    5.2 智能陪护模块设计第53-57页
        5.2.1 语音识别功能设计第53-56页
        5.2.2 语音合成功能设计第56-57页
        5.2.3 动态情感表达第57页
    5.3 远程看护模块设计第57-62页
        5.3.1 服务器端设计第57-59页
        5.3.2 客户端设计第59页
        5.3.3 视频传输与远程控制第59-62页
    5.4 消息推送模块设计第62-64页
        5.4.1 个推推送的整体框架第62-63页
        5.4.2 消息推送开发设计思路第63-64页
    5.5 本地监控模块设计第64-67页
        5.5.1 蓝牙通信的建立第65-66页
        5.5.2 运动控制与状态查询第66-67页
    5.6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早教陪护机器人软件系统测试第68-80页
    6.1 软件系统测试环境搭建第68-69页
        6.1.1 机器人测试平台简介第68-69页
        6.1.2 硬件测试环境第69页
    6.2 软件系统功能测试第69-74页
    6.3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第74-79页
        6.3.1 语音识别精准度测试第74-76页
        6.3.2 服务器软件性能测试第76-78页
        6.3.3 上下位机通信测试第78-79页
    6.4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7.1 本文主要工作第80页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致谢第86-88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第88页
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88-89页
附件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病原体快速检测技术及生物样本库的建立
下一篇:煤层气压裂用酰胺类氟碳起泡剂的合成与聚集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