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镁及镁合金概述 | 第14-15页 |
1.2 镁及镁合金的特点及应用 | 第15-16页 |
1.3 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 | 第16-20页 |
1.3.1 阳极氧化 | 第16-18页 |
1.3.2 喷涂 | 第18页 |
1.3.3 化学镀镍 | 第18-19页 |
1.3.4 电镀镍 | 第19页 |
1.3.5 化学转化膜 | 第19-20页 |
1.4 微弧氧化(MAO)技术的发展 | 第20-23页 |
1.4.1 硅酸盐体系 | 第21页 |
1.4.2 铝酸盐体系 | 第21-22页 |
1.4.3 磷酸盐体系 | 第22页 |
1.4.4 复合电解液体系 | 第22-23页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23-26页 |
1.5.1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1.5.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2.1.1 实验基材 | 第26页 |
2.1.2 主要化学药品 | 第26-27页 |
2.2 微弧氧化装置 | 第27-28页 |
2.3 膜层检测方法 | 第28-32页 |
2.3.1 微弧氧化陶瓷膜外观质量检测 | 第28-29页 |
2.3.2 陶瓷膜附着力测试 | 第29页 |
2.3.3 陶瓷膜厚度测量 | 第29页 |
2.3.4 陶瓷膜硬度测试 | 第29-30页 |
2.3.5 陶瓷膜SEM测试 | 第30页 |
2.3.6 陶瓷膜XPS测试 | 第30页 |
2.3.7 陶瓷膜XRD测试 | 第30页 |
2.3.8 陶瓷膜耐蚀性测试 | 第30-31页 |
2.3.9 陶瓷膜接触角测试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镁锂合金表面白色陶瓷膜的制备 | 第32-40页 |
3.1 正交实验 | 第32-35页 |
3.1.1 正交实验设计 | 第32-33页 |
3.1.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3.2 单因素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35-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镁锂合金表面深色陶瓷膜的制备 | 第40-50页 |
4.1 以硫酸铜为着色盐制备黑色陶瓷膜 | 第40-43页 |
4.2 以硝酸镍为着色盐制备棕色陶瓷膜 | 第43-44页 |
4.3 以硝酸钴为着色盐制备陶瓷膜 | 第44-45页 |
4.4 以硝酸钴和硫酸铜复合着色盐制备黑色陶瓷膜 | 第45-46页 |
4.5 以偏钒酸钠为着色盐制备陶瓷膜 | 第46-47页 |
4.6 以高锰酸钾为着色盐制备陶瓷膜 | 第47-4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四种优化陶瓷膜的性能对比研究 | 第50-74页 |
5.1 膜层颜色 | 第50-51页 |
5.2 膜层微观结构与元素分析 | 第51-56页 |
5.3 陶瓷膜XRD分析 | 第56-59页 |
5.4 陶瓷膜XPS分析 | 第59-68页 |
5.5 陶瓷膜附着力测试分析 | 第68页 |
5.6 膜层显微硬度测试分析 | 第68-69页 |
5.7 膜层厚度测试分析 | 第69页 |
5.8 陶瓷膜亲疏水性测试分析 | 第69-70页 |
5.9 陶瓷膜耐蚀性测试分析 | 第70-71页 |
5.10 本章小结 | 第71-74页 |
第六章 总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84-85页 |
北京化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