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七巧板游戏、瑞文推理测验与中小学生数学成绩关系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全文概要第8-12页
    引言第8-9页
    方法第9页
    结果第9页
    讨论第9-10页
    结论第10页
    创新之处第10-12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2-19页
    1.1 七巧板的理论研究第12-16页
        1.1.1 中国古代测量心理学思想第12页
        1.1.2 七巧板介绍第12-15页
        1.1.3 论研究向实证研究的转向第15-16页
    1.2 瑞文推理测验的研究第16-17页
        1.2.1 瑞文推理测验介绍第16-17页
        1.2.2 与其他智力测验的比较第17页
    1.3 问题提出第17-19页
第2章 研究设计第19-26页
    2.1 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第19页
        2.1.1 研究目的第19页
        2.1.2 研究思路第19页
    2.2 被试第19-20页
    2.3 实验材料第20-22页
        2.3.1 七巧板游戏第20-21页
        2.3.2 瑞文推理测验第21-22页
        2.3.3 数学成绩第22页
    2.4 研究步骤和实验设计第22-26页
        2.4.1 研究步骤第22页
        2.4.2 实验过程第22-24页
        2.4.3 实验设计及两个关键技术第24-26页
第3章 研究结果第26-30页
    3.1 七巧板游戏成绩、瑞文测验成绩、数学成绩的描述统计第26-27页
        3.1.1 七巧板游戏成绩、瑞文测验成绩、数学成绩在年级上的差异第26页
        3.1.2 七巧板游戏成绩、瑞文测验成绩、数学成绩在性别上的差异第26-27页
    3.2 七巧板游戏成绩、瑞文测验成绩、数学成绩三者的相关性分析第27页
    3.3 七巧板游戏成绩、瑞文测验成绩对数学成绩的预测第27-28页
    3.4 结果与结论第28-30页
第4章 讨论第30-35页
    4.1 关于操作七巧板时认知过程的讨论第30-31页
    4.2 关于选择瑞文推理测验进行对比研究的讨论第31-32页
    4.3 关于数学不同题型的讨论第32-33页
    4.4 关于被试选择的讨论第33页
    4.5 关于七巧板游戏代替瑞文推理测验的讨论第33-35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35-37页
    5.1 研究结论第35页
    5.2 创新之处第35页
    5.3 研究展望第35-37页
附录第37-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致谢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县中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教学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下一篇:认知需求与广告诉求方式对消费者内隐态度及外显态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