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高频谱效率的全双工通信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专用术语注释表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2页
    1.2 全双工综述与发展轨迹第12-15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页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5-17页
第二章 全双工通信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第17-33页
    2.1 全双工系统与半双工系统的性能对比第17-18页
    2.2 全双工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第18-26页
        2.2.1 自干扰消除技术第18-23页
            2.2.1.1 自干扰大小估计第18页
            2.2.1.2 自干扰的抑制与抵消第18-23页
        2.2.2 全双工MAC层协议设计第23-24页
        2.2.3 全双工中继网络编码第24页
        2.2.4 全双工中继选择第24-25页
        2.2.5 全双工系统资源分配第25-26页
    2.3 全双工技术在无线通信网络的各种应用第26-29页
        2.3.1 蜂窝网中的应用第26-27页
        2.3.2 MAC层协议中的应用第27-28页
        2.3.3 物理层的保密性中的应用第28-29页
        2.3.4 无线供电的通信网络中的应用第29页
    2.4 基于全双工技术的 5G移动无线网络系统第29-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IBFD多用户MIMO系统中的用户选择第33-46页
    3.1 带内全双工系统模型第33-36页
    3.2 用户选择前和选择后的和速率第36-37页
        3.2.1 用户选择前和速率第36-37页
        3.2.2 用户选择后和速率第37页
    3.3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37-40页
    3.4 带内全双工的机遇与挑战第40-44页
        3.4.1 带内全双工的重要性第40-41页
        3.4.2 带内全双工的研究挑战与机遇第41-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四章 一种下行多用户MIMO系统中的预编码方案第46-54页
    4.1 系统模型第46-47页
    4.2 传统的BD算法回顾第47-48页
    4.3 改进的QR-EVD算法第48-49页
    4.4 容量与复杂度分析第49-53页
        4.4.1 容量分析第49-51页
        4.4.2 复杂度分析第51-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全双工双向MIMO链路的传输速率分析第54-61页
    5.1 系统模型第54-58页
    5.2 渐进可达到速率分析第58-59页
    5.3 数值仿真分析第59-60页
    5.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1-63页
    6.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第61页
    6.2 进一步工作与建议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附录1 程序清单第68-69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69-70页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线通信系统中保证QoS的跨层资源优化方法
下一篇:面向未来网络的虚拟网络映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