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无线通信系统发展概述 | 第9-11页 |
1.1.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 第10页 |
1.1.2 无线通信的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1 多媒体业务的QoS需求 | 第11页 |
1.2.2 跨层资源分配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1-12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 第13-25页 |
2.1 正交频分复用(OFDM) | 第13-18页 |
2.1.1 OFDM基本原理 | 第15-17页 |
2.1.2 OFDM技术的优缺点 | 第17-18页 |
2.2 OFDMA系统概述 | 第18-20页 |
2.2.1 正交频分多址(OFDMA) | 第18-20页 |
2.2.2 OFDMA系统 | 第20页 |
2.3 MIMO-OFDM系统概述 | 第20-24页 |
2.3.1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 | 第20-22页 |
2.3.2 MIMO-OFDM系统基本模型 | 第22页 |
2.3.3 MIMO-OFDM系统容量分析 | 第22-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跨层资源分配与等效频谱带宽的研究与概述 | 第25-33页 |
3.1 无线资源管理与分配概述 | 第25-28页 |
3.1.1 呼叫接入控制(CAC) | 第25-27页 |
3.1.2 媒质接入控制(MAC) | 第27页 |
3.1.3 物理层(PHY) | 第27-28页 |
3.2 跨层资源分配与优化概述 | 第28-30页 |
3.2.1 跨层优化在资源分配中的意义 | 第28-29页 |
3.2.2 跨层资源分配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3.3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等效频谱带宽 | 第30-32页 |
3.3.1 等效频谱带宽的概念及其在跨层优化中的作用 | 第30-31页 |
3.3.2 本文研究的基于等效带宽的跨层优化QoS保证算法流程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OFDMA系统中基于等效带宽的跨层优化QoS保证方法 | 第33-46页 |
4.1 系统模型及OFDMA系统中等效频谱带宽的推导 | 第33-36页 |
4.2 物理层的功率和比特率的分配及其对上层的制约 | 第36-37页 |
4.3 MAC层的等效频谱带宽的分配及其对CAC层的制约 | 第37-40页 |
4.4 CAC方案 | 第40-42页 |
4.4.1 预留带宽更新 | 第40-41页 |
4.4.2 传输时延检查 | 第41-42页 |
4.5 算法仿真与分析 | 第42-45页 |
4.5.1 仿真场景与参数设置 | 第42页 |
4.5.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MIMO-OFDM系统中基于等效带宽的跨层优化QoS保证方法 | 第46-60页 |
5.1 系统模型 | 第46-50页 |
5.2 物理层的功率和比特率的分配及其对上层的制约 | 第50-51页 |
5.3 MAC层的等效频谱带宽的分配及其对CAC层的制约 | 第51-54页 |
5.4 CAC方案 | 第54-56页 |
5.4.1 预留带宽更新 | 第55页 |
5.4.2 传输时延检查 | 第55-56页 |
5.5 算法仿真与分析 | 第56-59页 |
5.5.1 仿真场景与参数设置 | 第56页 |
5.5.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6-5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本文的工作总结 | 第60-61页 |
6.2 未来的工作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6-67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67-68页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