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7-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d | 第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19页 | 
| 1.1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1.2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1.2.1 汽车侧倾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2.2 虚拟样机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1.4 本章小节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双前桥牵引车侧倾动力学模型 | 第19-32页 | 
| 2.1 双前桥牵引车侧倾稳定性研究的基本理论 | 第19-21页 | 
| 2.1.1 汽车侧倾稳定性指标 | 第19-20页 | 
| 2.1.2 汽车侧倾稳定性试验研究 | 第20-21页 | 
| 2.2 双前桥牵引车侧倾动力学模型 | 第21-31页 | 
| 2.2.1 模型简化假设 | 第21页 | 
| 2.2.2 双前桥牵引车侧倾动力学方程的建立方法 | 第21-23页 | 
| 2.2.3 建立双前桥牵引车侧倾动力学模型 | 第23-31页 | 
| 2.2.4 双前桥牵引车侧倾动力学模型验证 | 第31页 | 
| 2.3 本章小节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双前桥牵引车动力学虚拟样机的建立 | 第32-50页 | 
| 3.1 MSC.ADAMS/CAR动力学仿真软件简介 | 第32-35页 | 
| 3.1.1 ADAMS/Car Template Builder模块 | 第32-34页 | 
| 3.1.2 ADAMS/Car Standard Interface模块 | 第34-35页 | 
| 3.2 模型参数的获取 | 第35-36页 | 
| 3.3 ADAMS/CAR整车建模流程 | 第36-37页 | 
| 3.4 整车多体动力学建模 | 第37-49页 | 
| 3.4.1 双前桥转向系子系统建模 | 第37-38页 | 
| 3.4.2 一、二桥悬架子系统建模 | 第38-42页 | 
| 3.4.3 驱动桥子系统建模 | 第42-43页 | 
| 3.4.4 钢板弹簧子系统建模 | 第43-45页 | 
| 3.4.5 车架子系统建模 | 第45-46页 | 
| 3.4.6 动力总成子系统建模 | 第46-47页 | 
| 3.4.7 轮胎子系统建模 | 第47-48页 | 
| 3.4.8 双前桥汽车整车模型的装配 | 第48-4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整车侧倾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50-66页 | 
| 4.1 运动参数对侧倾稳定性的影响 | 第50-54页 | 
| 4.1.1 车速对侧倾稳定性的影响 | 第50-52页 | 
| 4.1.2 转向角度对侧倾稳定性的影响 | 第52-54页 | 
| 4.2 结构参数对侧倾稳定性的影响 | 第54-65页 | 
| 4.2.1 质心高度对侧倾稳定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 4.2.2 整车载荷对侧倾稳定性的影响 | 第55-57页 | 
| 4.2.3 轮胎侧偏刚度对侧倾稳定性的影响 | 第57-61页 | 
| 4.2.4 减震器阻尼系数对侧倾稳定性的影响 | 第61-63页 | 
| 4.2.5 轴距对侧倾稳定性的影响 | 第63-65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 第66-68页 | 
| 5.1 全文总结 | 第66-67页 | 
| 5.2 工作展望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