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研究生教育论文

研究生思想品德互动教育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1 引言第12-23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研究目的第13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19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14-15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9页
   ·研究框架与创新之处第19-20页
     ·研究框架第19-20页
     ·创新之处第20页
   ·立论依据第20-23页
2 研究生思想品德互动教育概述第23-27页
   ·互动及互动教育内涵第23-25页
     ·互动内涵第23-24页
     ·互动教育内涵第24页
     ·研究生思想品德互动教育内涵第24-25页
   ·研究生思想品德互动教育的模式第25-27页
3 研究生思想品德互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第27-32页
   ·研究生思想品德目标的要求第27页
   ·研究生思想品德特点的要求第27-29页
     ·思想品德环境的开放性第27-28页
     ·思想品德方式的特殊性第28页
     ·思想品德对象自身的特点第28-29页
   ·研究生思想品德现状的要求第29-32页
     ·创新精神的缺失第30页
     ·教育对象的分散第30-31页
     ·导师负责制的局限第31-32页
4 研究生思想品德互动教育可行性分析第32-36页
   ·思想品德互动教育的基础条件第32-33页
     ·研究生群体具有高层次性第32页
     ·研究生教育主体具有思想品德互动的高水平条件第32-33页
   ·思想品德互动教育的便捷条件第33页
   ·思想品德互动教育的主体条件第33-34页
     ·思想品德教育主体具有强烈的互动观念第33-34页
     ·受教育者具有思想品德互动的主体地位和意识第34页
   ·思想品德互动教育的制度优势第34-35页
   ·思想品德互动教育的环境优势第35-36页
5 研究生思想品德互动教育途径探究第36-44页
   ·师生“双主体”平等互动第36-37页
     ·重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教育平等互动第36-37页
     ·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教学相长第37页
   ·教学科研多元互动第37-40页
     ·教学方式多元互动第37-38页
     ·教学科研双向互动第38-40页
   ·“双课堂”联合互动第40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研究生实现思想品德互动的主课堂第40页
     ·实践活动是研究生实现思想品德互动的第二课堂第40页
   ·“内外双修”和谐互动第40-44页
     ·校园文化环境互动第41-42页
     ·学校与社区互动第42-44页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第48-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PINT接受性模式研究--以高校为例
下一篇:新时期高校榜样教育有效性的研究--兼论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