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1.1 放线菌概述 | 第9页 |
1.2 放线菌的分布及形态结构 | 第9-10页 |
1.3 放线菌的分离 | 第10页 |
1.4 生防放线菌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1.5 拮抗放线菌生防机制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5.1 抗生作用 | 第11页 |
1.5.2 竞争作用 | 第11-12页 |
1.5.3 重寄生作用 | 第12页 |
1.5.4 诱导宿主植物产生抗病性 | 第12页 |
1.5.5 溶菌作用 | 第12页 |
1.6 马铃薯3种真菌病害的概述 | 第12-13页 |
1.6.1 马铃薯晚疫病 | 第12-13页 |
1.6.2 枯萎病 | 第13页 |
1.6.3 马铃薯黑痣病 | 第13页 |
1.7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1页 |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15-17页 |
2.1.1 供试土样 | 第15页 |
2.1.2 供试靶标菌菌种 | 第15页 |
2.1.3 供试植物 | 第15-16页 |
2.1.4 培养基 | 第16页 |
2.1.5 实验试剂 | 第16页 |
2.1.6 实验仪器 | 第16-17页 |
2.2 土壤放线菌的分离纯化 | 第17页 |
2.3 土壤放线菌的保存 | 第17页 |
2.4 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 第17-18页 |
2.5 拮抗放线菌代谢产物拮抗活性测定 | 第18页 |
2.6 拮抗放线菌在马铃薯根系中定殖的研究 | 第18-19页 |
2.7 拮抗放线菌的16S rDNA分子鉴定 | 第19-21页 |
2.7.1 放线菌DNA提取 | 第19页 |
2.7.2 PCR扩增16S rDNA | 第19-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36页 |
3.1 土壤放线菌的分离纯化 | 第21-22页 |
3.2 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 第22-28页 |
3.2.1 放线菌对致病疫霉的拮抗活性 | 第22-25页 |
3.2.2 放线菌对尖孢镰刀菌的拮抗活性 | 第25-26页 |
3.2.3 放线菌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活性 | 第26-28页 |
3.3 拮抗放线菌代谢产物抗菌活性测定 | 第28-31页 |
3.3.1 放线菌胞外代谢物对致病疫霉抗菌活性的测定 | 第28-30页 |
3.3.2 放线菌胞内代谢物对致病疫霉抗菌活性测定 | 第30-31页 |
3.4 菌株WH29在马铃薯根系中定殖的研究 | 第31页 |
3.5 拮抗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 第31-33页 |
3.6 拮抗放线菌的培养特征 | 第33-34页 |
3.7 WH29及WH58号放线菌的16S rDNA分子鉴定 | 第34-36页 |
4 讨论 | 第36-38页 |
4.1 拮抗放线菌的分离纯化 | 第36页 |
4.2 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 第36页 |
4.3 灌根处理菌株WH29在马铃薯根系的定殖 | 第36-37页 |
4.4 拮抗放线菌的鉴定 | 第37-38页 |
5 展望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作者简介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