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

适应原类药用植物作用机制和中药活血机理的化学信息学研究

缩略语及术语简表第6-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利用化学信息分析学方法揭示药用植物药效物质基础的方法学探讨第12-36页
    第一节 整体思路的规划第12-13页
    第二节 利用化学信息分析学方法进行药用植物研究的方法学设计第13-31页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第13-18页
            1 药用植物有效活性成分信息的获取第14-18页
                1.1 化合物信息收集第14-17页
                1.2 构建药用植物化合物数据库的软件选择第17-18页
        二、化合物预处理第18-19页
            1 类药性预测第18页
            2 ADME/T筛选第18-19页
            3 假阳性化合物排除第19页
        三、虚拟筛选的含义及实现第19-24页
            1 基于药效团的反向找靶第22-23页
            2 基于配体相似性的验证第23-24页
            3 基于分子对接的精细验证第24页
        四、作用靶点集合分析第24-30页
            1 靶点信息的分析及注释第24-27页
            2 网络药理学的构建第27-30页
        五、整体方法学概述第30-31页
    第三节 总结与展望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6页
第二章 利用化学信息分析学对适应原类药用植物作用机制的研究第36-106页
    第一节 适应原类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概况第36-48页
        一 适应原的定义及发展第36-37页
        二 适应原的功效第37-40页
            1 适应原与肾上腺疲劳第37-38页
            2 适应原与关节炎第38页
            3 适应原与睡眠第38-39页
            4 适应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第39页
            5 适应原植物在抗肿瘤上的应用第39-40页
        三 适应原作用机制探讨第40-41页
        四 适应原与中药补益类药物之间的联系第41-42页
        五 各国“人参”与适应原第42-45页
        六 目前适应原研究难点及展望第45-46页
        七 基于计算机虚拟寻靶技术对几种适应原植物的生物活性评价第46-48页
    第二节 基于计算机虚拟寻靶技术对适应原植物玛咖的生物活性评价第48-84页
        一 玛咖次生代谢产物的反向寻靶研究第48-68页
            1 实验部分第49-57页
                1.1 化合物集第49-54页
                1.2 异构体生成第54-55页
                1.3 基于药效团模型的反向筛选第55-57页
                1.4 结合模式优化第57页
                1.5 加权高斯球算法验证第57页
            2 结果与讨论第57-68页
        二 玛咖潜在药效靶点集合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第68-84页
            1 实验部分第68-69页
                1.1 化合物相关信息分析第68页
                1.2 药理网络构建第68-69页
                1.3 靶蛋白集合分析第69页
            2 结果与讨论第69-84页
                2.1 前列腺相关靶点集分析第74-77页
                2.2 肾脏疾病相关靶点集分析第77-79页
                2.3 骨质疏松疾病相关靶点集分析第79-81页
                2.4 心血管疾病相关靶点集预测分析第81-84页
        三 本节小结第84页
    第三节 化学信息分析学方法在适应原类药用植物作用机制上的研究第84-98页
        一 化学信息分析学在适应原药用植物研究中的意义第85-86页
        二 适应原植物的反向寻靶研究第86-89页
            1 实验部分第86-89页
                1.1 化合物收集第86页
                1.2 异构体生成第86-87页
                1.3 反向筛选第87-88页
                1.4 结合模式优化第88-89页
                1.5 靶点集合分析第89页
        三 结果与讨论第89-98页
    本章小结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6页
第三章 中药活血机理的化学信息学研究第106-148页
    第一节 P2Y_1受体蛋白结构的研究第106-109页
    第二节 P2Y_1受体蛋白天然产物拮抗剂的研究第109-140页
        一 实验部分第109-123页
            1 计算平台第109页
            2 蛋白质结构预处理第109-114页
            3 TCMSP化合物数据库构建第114-115页
            4 配体小分子预处理及异构体生成第115-116页
            5 Lipinski 5项原则筛选第116-117页
            6 LigandFit批量分子对接第117-122页
            7 ADME/T性质预测第122-123页
        二 结果与分析第123-140页
            1 P2Y_1受体蛋白靶蛋相关作用通路分析第123-125页
            2 P2Y_1受体蛋白靶蛋白及MRS2500结合模式分析第125-128页
            3 对接结果及类药性分析第128-132页
            4 抗血栓药用植物分析第132-135页
            5 三种理想抗血栓药用植物--灵芝、甘草、升麻分析第135-140页
    本章小结第140-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48页
全文总结第148-149页
个人简历第149-151页
致谢第151-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米糠固脂的改性及其在起酥油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介电和流变特性的煎炸油极性组分快速检测技术及仪器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