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9-17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0-15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3. 已有成果评析 | 第15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四) 研究特色与不足 | 第16-17页 |
一、媒介话语与意识形态概述 | 第17-26页 |
(一) 相关概念解读 | 第17-20页 |
1. 话语 | 第17-18页 |
2. 媒介话语 | 第18页 |
3. 意识形态 | 第18-20页 |
(二) 网络媒介话语 | 第20-23页 |
1. 存在形式 | 第20-21页 |
2. 主要功能 | 第21-22页 |
3. 作用特点 | 第22-23页 |
(三) 网络媒介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影响 | 第23-26页 |
1. 通过“皮下注射”渗透意识形态 | 第23-24页 |
2. 通过“使用和满足”传播意识形态 | 第24页 |
3. 通过“象征形式”表达意识形态 | 第24-26页 |
二、网络媒介话语视域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现状 | 第26-34页 |
(一) 建设的原则 | 第26-28页 |
1. 高度警觉、知己知彼 | 第26-27页 |
2. 积极应对、疏堵相伴 | 第27页 |
3. 与时俱进、着力创新 | 第27-28页 |
(二) 建设的机遇 | 第28-30页 |
1. 拓展了意识形态的传播空间,扩大了意识形态建设的辐射力 | 第28-29页 |
2. 开辟了民意表达的新渠道,扩大了意识形态建设的群众基础 | 第29-30页 |
3. 增强了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强化了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动力 | 第30页 |
(三) 建设的挑战 | 第30-34页 |
1. 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弱化了政府对意识形态的调控力 | 第31页 |
2. 信息传播的多元化挑战了主流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 | 第31-32页 |
3. 信息传播的随意性降低了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 第32-34页 |
三、网络媒介话语视域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 | 第34-42页 |
(一) 占领网络舆论阵地 | 第34-37页 |
1. 搭建网络思政教育的新型平台 | 第34-35页 |
2. 培养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领袖 | 第35-36页 |
3. 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舆论斗争 | 第36-37页 |
(二) 掌握网络话语主导权 | 第37-39页 |
1. 把握“时”,强化时效意识 | 第37-38页 |
2. 把握“度”,保证适度引导 | 第38页 |
3. 把握“效”,注重传播效果 | 第38-39页 |
(三) 推进网络依法规范运行 | 第39-42页 |
1. 建立网络法制监管 | 第39-40页 |
2. 注重网络技术研发 | 第40-41页 |
3. 提高网民道德素养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