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导言 | 第11-16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1-12页 |
1.选题缘由 | 第11页 |
2.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1.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2.研究方法 | 第15页 |
3.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其发展过程 | 第16-23页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涵义及其特征 | 第16-18页 |
1.文化的涵义 | 第16页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涵义 | 第16-17页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征 | 第17-18页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过程 | 第18-23页 |
1.毛泽东确立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针 | 第18-19页 |
2.邓小平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第19-20页 |
3.江泽民提出了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第20-21页 |
4.胡锦涛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第21-22页 |
5.习近平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第22-23页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 第23-31页 |
(一)来自国际方面的挑战 | 第23-27页 |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受到挑战 | 第23-25页 |
2.利用文化全球化冲击我国文化建设 | 第25-26页 |
3.信息化时代对我国文化建设提出的挑战 | 第26-27页 |
(二)来自国内方面的挑战 | 第27-31页 |
1.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失衡 | 第27-28页 |
2.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 | 第28-29页 |
3.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发挥不够 | 第29-31页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 第31-46页 |
(一)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31-33页 |
1.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 第31-32页 |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32-33页 |
(二)提高文化竞争力来应对文化全球化 | 第33-35页 |
1.坚持文化的创新性原则,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 第33-34页 |
2.扩大我国文化的对外开放,要让文化“走出去” | 第34-35页 |
(三)加强信息技术发展,保障文化建设的网络环境 | 第35-37页 |
1.加强汉语的信息处理技术,以技术手段抵制文化渗透 | 第35-36页 |
2.加强网络安全意识 | 第36页 |
3.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自主研发 | 第36-37页 |
4.完善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制建设,加强互联网的监管 | 第37页 |
(四)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 第37-39页 |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 第37页 |
2.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有中国特色 | 第37-38页 |
3.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动力 | 第38-39页 |
(五)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 | 第39-41页 |
1.加大贫困地区资金投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 第39-40页 |
2.注重贫困地区的人才培养 | 第40-41页 |
3.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第41页 |
(六)发挥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 第41-43页 |
1.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开拓文化创新 | 第41-42页 |
2.传播中华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 第42-43页 |
(七)尊重文化建设规律,促进文化全面发展 | 第43-46页 |
1.尊重文化发展规律,把握正确的文化发展战略 | 第43-44页 |
2.尊重文化建设规律,明确国家、党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