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天线论文--天线:按各种结构形式分论文

反射面天线机电集成优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符号对照表第13-14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4-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0页
    1.1 研究背景第18-19页
    1.2 机电集成优化设计的研究内容第19-20页
        1.2.1 数学模型第19页
        1.2.2 近似技术第19-20页
        1.2.3 敏度分析第20页
        1.2.4 求解方法第20页
    1.3 机电集成优化设计的研究现状第20-26页
        1.3.1 数学模型第22页
        1.3.2 近似技术第22-25页
        1.3.3 敏度分析第25-26页
        1.3.4 求解方法第26页
    1.4 机电集成优化设计存在的问题第26-27页
        1.4.1 近似技术第26-27页
        1.4.2 敏度分析第27页
    1.5 本文主要工作第27-30页
第二章 变形反射面天线电性能近似计算方法第30-44页
    2.1 引言第30-31页
    2.2 公式推导第31-39页
    2.3 案例分析与讨论第39-43页
        2.3.1 六节点四单元组集算例第39-40页
        2.3.2 变形反射面天线算例第40-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反射面天线电性能敏度分析第44-74页
    3.1 引言第44-45页
    3.2 敏度计算公式推导第45-48页
    3.3 案例分析与讨论第48-71页
        3.3.1 圆对称反射面天线第48-60页
        3.3.2 偏置反射面天线第60-71页
    3.4 本章小结第71-74页
第四章 网状反射面天线形面调整第74-96页
    4.1 引言第74-75页
    4.2 优化模型第75-76页
        4.2.1 设计变量第75页
        4.2.2 目标函数第75-76页
        4.2.3 约束条件第76页
    4.3 优化模型的处理第76-77页
        4.3.1 设计变量的处理第76页
        4.3.2 目标函数的处理第76-77页
        4.3.3 约束函数的处理第77页
    4.4 敏度分析第77-80页
        4.4.1 梯度列向量G的推导第77-78页
        4.4.2 Hessian阵H的推导第78-79页
        4.4.3 雅克比阵K_(te)的推导第79-80页
        4.4.4 约束函数雅克比阵K_v的推导第80页
        4.4.5 目标函数Hessian阵正定性证明第80页
    4.5 迭代流程第80-82页
    4.6 案例分析与讨论第82-95页
        4.6.1 线极化激励下的形面调整第82-86页
        4.6.2 圆极化激励下的形面调整第86-92页
        4.6.3 某偏置20m网状反射面天线形面调整第92-95页
    4.7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五章 结构随机误差的机电集成分析方法第96-114页
    5.1 引言第96-97页
    5.2 分析方法第97-98页
    5.3 结构随机参数的数学模型第98-100页
        5.3.1 索单元长度随机变量的数学模型第98-99页
        5.3.2 桁架节点位置随机变量的数学模型第99-100页
    5.4 索网节点位置随机变量与结构随机参数的函数关系第100-102页
        5.4.1 索网节点位置与索单元长度的函数关系第100-101页
        5.4.2 索网节点位置与桁架节点位置的函数关系第101-102页
    5.5 天线方向系数随机变量的函数关系式与数字特征第102-103页
        5.5.1 考虑索单元长度随机变量第102页
        5.5.2 考虑桁架节点位置随机变量第102-103页
    5.6 案例分析与讨论第103-112页
        5.6.1 索单元长度随机变量第104-108页
        5.6.2 桁架节点位置随机变量第108-111页
        5.6.3 索张力大小对随机性的影响第111-112页
    5.7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六章 网状反射面天线波束赋形综合初探第114-130页
    6.1 引言第114-115页
    6.2 优化模型第115-116页
    6.3 优化模型的求解第116-117页
    6.4 案例分析与讨论第117-129页
        6.4.1 单学科波束赋形第117-124页
        6.4.2 基于机电集成优化的波束赋形第124-129页
    6.5 本章小节第129-13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30-134页
    7.1 本文主要工作第130-131页
    7.2 研究展望第131-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50页
致谢第150-152页
作者简介第152-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ig 6”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费米思维”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