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钙钛矿型LaCoO3晶体表面性质及其NO氧化机理的DFT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33页
    1.1 氮氧化物的危害及消除技术第9-15页
        1.1.1 氮氧化物的来源及危害第10-11页
        1.1.2 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及常用的消除技术第11-13页
        1.1.3 常见的氮氧化物消除催化剂第13-15页
    1.2 钙钛矿型LaCoO_3氧化物概述第15-24页
        1.2.1 晶体结构与电子性质第15-20页
        1.2.2 掺杂与改性第20-24页
    1.3 从头算法与密度泛函理论概述第24-29页
        1.3.1 从头算法中常见的近似方法第25-26页
        1.3.2 密度泛函理论的发展第26页
        1.3.3 H-K定理与K-S方程第26-29页
    1.4 计算方法的改进第29-30页
        1.4.1 传统DFT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第29-30页
        1.4.2 U值的引入第30页
    1.5 钙钛矿型氧化物的DFT研究第30-31页
    1.6 本文研究内容第31-33页
第二章 计算方法第33-36页
    2.1 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简介第34-35页
        2.1.1 VASP第34页
        2.1.2 CASTEP第34页
        2.1.3 VESTA第34-35页
        2.1.4 p4vasp第35页
    2.2 本文的软件和相关参数的选取第35-36页
第三章 LaCoO_3晶体能量的计算第36-50页
    3.1 理想晶体的体相及表面的能量计算第36-40页
        3.1.1 体相的能量计算第36页
        3.1.2 原子层数对(001)面能量的影响第36-38页
        3.1.3 自旋极化对(001)面能量的影响第38-39页
        3.1.4 (001)面的氧空位生成能的计算第39-40页
    3.2 菱面体型LaCoO_3晶体的能量计算第40-46页
        3.2.1 体相的能量计算第41页
        3.2.2 自旋态对体相能量的影响第41-42页
        3.2.3 态密度和能带结构的计算第42-44页
        3.2.4 菱面体(011)面与(111)面的氧空位生成能计算第44-46页
    3.3 伪立方晶型LaCoO_3晶体的能量计算第46-49页
        3.3.1 八面体有效暴露面积第46-47页
        3.3.2 体相基态的态密度和能带结构的计算第47-48页
        3.3.3 DFT+U与自旋态对(001)面E(Ov)的影响第48-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O_2与NO在LaCoO_3晶体表面的吸附以及反应的计算第50-62页
    4.1 O_2在(001)面两种终端表面的吸附第50-53页
        4.1.1 氧分子/原子在CoO_2截面的吸附计算第51-52页
        4.1.2 氧分子/原子在LaO截面的吸附计算第52-53页
    4.2 NO在(001)面上的吸附第53-56页
        4.2.1 在CoO_2面的吸附计算第53-55页
        4.2.2 与O_2的共吸附的计算第55-56页
    4.3 NO在LCO表面氧化的反应路径模拟计算第56-60页
        4.3.1 O_2在CoO_2截面解离的过渡态计算第56-58页
        4.3.2 NO氧化途径 1:不涉及氧空位第58-59页
        4.3.3 NO氧化途径 2:涉及氧空位第59-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3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排球传统项目学校高中生运动员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下一篇:我国体育类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及应用状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