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1 参与观察法 | 第15页 |
1.4.2 深度访谈法 | 第15-16页 |
1.4.3 文献分析法 | 第16页 |
1.4.4 比较分析法 | 第16页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8页 |
1.5.1 创新点 | 第16-17页 |
1.5.2 研究中的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行政生态学与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阐释 | 第18-23页 |
2.1 行政生态学理论 | 第18-21页 |
2.1.1 行政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 | 第18-19页 |
2.1.2 行政生态学在中国的发展 | 第19页 |
2.1.3 行政生态学三大主要素分析 | 第19-21页 |
2.2 政府绩效管理理论 | 第21-23页 |
2.2.1 基层政府 | 第21页 |
2.2.2 绩效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2.2.3 政府绩效管理理论 | 第22页 |
2.2.4 区别政府绩效管理与政府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基层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回顾和问题分析 | 第23-30页 |
3.1 基层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回顾 | 第23-25页 |
3.2 存在问题 | 第25-28页 |
3.2.1 考核指标体系设置不健全 | 第25-26页 |
3.2.2 考评模式过于死板 | 第26页 |
3.2.3 政绩工程屡禁不止 | 第26-27页 |
3.2.4 “一票否决”过度使用 | 第27-28页 |
3.3 原因分析 | 第28-30页 |
3.3.1 科学设置考核指标本身难度大 | 第28页 |
3.3.2 传统政治文化 | 第28-29页 |
3.3.3 公众参与度低 | 第29-30页 |
第四章 BH县概况 | 第30-40页 |
4.1 BH县行政生态考察 | 第30-33页 |
4.1.1 政治生态 | 第30-31页 |
4.1.2 经济生态 | 第31-32页 |
4.1.3 社会生态 | 第32-33页 |
4.2 BH县绩效管理的现状 | 第33-40页 |
4.2.1 考核的内容和指标设置 | 第33-36页 |
4.2.2 考核程序与方法 | 第36-38页 |
4.2.3 考核结果的运用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基层政府绩效管理的行政生态要素分析 | 第40-46页 |
5.1 引入行政生态学理论分析的可行性 | 第40页 |
5.2 经济要素分析 | 第40-42页 |
5.3 政治要素分析 | 第42-43页 |
5.4 社会要素分析 | 第43-44页 |
5.5 文化符号要素分析 | 第44-45页 |
5.6 沟通网要素分析 | 第45-46页 |
第六章 改进基层政府绩效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 第46-51页 |
6.1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 第46-47页 |
6.2 创新绩效考核模式—分类别考核 | 第47-48页 |
6.3 建立专业高效的绩效考核队伍 | 第48-49页 |
6.4 提高公众参与度,使绩效考核更加透明 | 第49-50页 |
6.5 重视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