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及优化路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第9-10页
        (一)选题依据第9页
        (二)选题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2-13页
        (一)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二)创新点第13页
    四、研究方法第13-14页
        (一)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第13页
        (二)文献研究法第13页
        (三)对比研究法第13-14页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的理论分析第14-19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的内涵分析第14-16页
        (一)“人民”的涵义第14页
        (二)“人民性”的内涵界定第14-15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第15-16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的理论依据与渊源第16-19页
        (一)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第16-17页
        (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第17-19页
第三章 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制度设计中的人民性概述第19-29页
    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度设计中的人民性概述第19-21页
        (一)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19页
        (二)确立政治协商制度第19-20页
        (三)制定宪法第20-21页
    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度设计中的人民性概述第21-23页
        (一)恢复和发展民主制度第21页
        (二)努力推进改革开放第21-22页
        (三)恢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第22页
        (四)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第22-23页
    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度设计中的人民性概述第23-24页
        (一)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第23页
        (二)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第23-24页
    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制度设计中的人民性概述第24-25页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第24-25页
        (二)加强民生制度建设第25页
    五、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度设计中的人民性概述第25-29页
        (一)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第25-26页
        (二)部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26-27页
        (三)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第27页
        (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27-29页
第四章 在两制竞争共处中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优势第29-33页
    一、在政体对比中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优势第29-30页
    二、在政党制度对比中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优势第30-31页
        (一)从执政党的角度分析第30-31页
        (二)从政党制度角度分析第31页
    三、在国家“梦想”的对比中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优势第31-33页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的优化路径第33-43页
    一、更多更好地使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实惠第33-36页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33页
        (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第33-34页
        (三)建设现代市场经济第34-35页
        (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第35页
        (五)完善对外开放第35页
        (六)推动农业发展第35-36页
    二、更大更强地使人民感受当家作主的喜悦第36-37页
        (一)发展民主政治制度第36-37页
        (二)加强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第37页
        (三)全面依法治国第37页
    三、更深更广地满足人民文化方面的需求第37-39页
        (一)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38页
        (二)丰富文化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第38-39页
        (三)发展公共文化产业第39页
    四、更全更优地使人民身处文明和谐的社会第39-41页
        (一)建立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第39页
        (二)加强民生制度建设第39-41页
        (三)全力加强脱贫攻坚第41页
    五、更快更科学地使人民回归绿色环保的家园第41-43页
        (一)加大雾霾治理力度第41-42页
        (二)加强生态保护措施第42页
        (三)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第42-43页
结语第43-44页
致谢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6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视角下厦漳泉同城化研究
下一篇:《宋诗选注》研究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