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5页 |
一、选题目的和依据 | 第8-10页 |
(一)选题目的 | 第8-9页 |
(二)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一)国外研究 | 第10-11页 |
(二)国内研究 | 第11-12页 |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一)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二)创新点 | 第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五、基本框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 | 第15页 |
(二)同城化 | 第15-16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区域经济理论 | 第16-17页 |
(二)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17-21页 |
第三章 厦漳泉同城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1-29页 |
一、厦漳泉同城化区域界定 | 第21-23页 |
(一)“一核”:厦漳泉的同城化核心区 | 第22页 |
(二)“三带”:开发与保护并举 | 第22页 |
(三)“两轴”:对接长株潭城市群 | 第22-23页 |
二、厦漳泉同城化成就 | 第23-26页 |
(一)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 第23-24页 |
(二)交通一体化设施更加便捷 | 第24-25页 |
(三)社会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逐步提高 | 第25-26页 |
三、厦漳泉同城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29页 |
(一)缺乏统筹协调的领导机制 | 第26-27页 |
(二)行政体制壁垒限制区域发展 | 第27页 |
(三)城市资源要素差距大 | 第27-28页 |
(四)产业落差大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国内同城化案例的启示及借鉴 | 第29-37页 |
一、广州佛山同城化 | 第29-31页 |
(一)广佛同城化的现实困境 | 第29-30页 |
(二)广佛同城化的主要经验 | 第30-31页 |
二、长株潭一体化 | 第31-33页 |
(一)长株潭一体化的现实困境 | 第31-32页 |
(二)长株潭一体化的主要经验 | 第32-33页 |
三、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 | 第33-37页 |
(一)长三角一体化的现实困境 | 第33-35页 |
(二)长三角一体化经验 | 第35-37页 |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视角下厦漳泉同城化发展的对策 | 第37-42页 |
一、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 | 第37-38页 |
(一)摒弃思想藩篱,逐渐消除分歧隔阂 | 第37页 |
(二)统筹区域大局,建立高效机制 | 第37-38页 |
二、建立平等开放的服务体系 | 第38-39页 |
(一)发挥龙头作用,均衡公共资源 | 第38页 |
(二)共建共享,让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 第38-39页 |
(三)以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同城化 | 第39页 |
三、建立错位竞争的协同效应 | 第39-40页 |
(一)合作共建,互利共赢 | 第39页 |
(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 第39-40页 |
(三)灵活融资,发挥市场作用 | 第40页 |
四、重视公众参与,发挥社会作用 | 第40-42页 |
(一)释放人文底蕴,促进民心相通 | 第40-41页 |
(二)引导公众参与,提高市民素质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