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第一章 IL-10在病毒诱导组织病理变化中的作用 | 第15-22页 |
1.1 IL-10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 第15-16页 |
1.2 IL-10在不同病毒感染及诱导的组织病理变化中的作用 | 第16-18页 |
1.3 IL-10在PCV2感染及诱导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中的作用 | 第18-21页 |
1.3.1 PCV2的病原特征及致病特性 | 第18-19页 |
1.3.2 PCV2感染对IL-10分泌的影响 | 第19-20页 |
1.3.3 IL-10在PCV2感染猪中的变化及作用 | 第20页 |
1.3.4 IL-10在PCV2感染及引起组织病理变化中的作用 | 第20-21页 |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1-22页 |
试验研究 | 第22-59页 |
第二章 PCV2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 第22-34页 |
2.1 材料 | 第22-23页 |
2.1.1 毒株与细胞 | 第22页 |
2.1.2 试验动物 | 第22页 |
2.1.3 试剂 | 第22页 |
2.1.4 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2.1.5 试剂的配制 | 第23页 |
2.2 方法 | 第23-28页 |
2.2.1 细胞培养和病毒的扩增 | 第23-24页 |
2.2.2 试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 第24页 |
2.2.3 PCV2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 第24页 |
2.2.4 PCV2感染小鼠模型不同组织中的病毒量测定 | 第24-26页 |
2.2.5 PCV2感染小鼠模型不同组织病理变化检测 | 第26-28页 |
2.2.6 PCV2感染小鼠模型不同组织中病毒Cap蛋白量的检测 | 第28页 |
2.2.7 数据分析 | 第28页 |
2.3 结果 | 第28-32页 |
2.3.1 PCV2的病毒DNA检测 | 第28-29页 |
2.3.2 PCV2的病毒拷贝数 | 第29页 |
2.3.3 PCV2感染小鼠的临床症状 | 第29页 |
2.3.4 PCV2感染小鼠模型不同组织中的病毒DNA | 第29-30页 |
2.3.5 PCV2感染小鼠模型肺脏和血液中的病毒量 | 第30-31页 |
2.3.6 PCV2感染小鼠模型的不同组织中Cap蛋白表达情况 | 第31页 |
2.3.7 PCV2感染小鼠模型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 第31-32页 |
2.4 讨论 | 第32-33页 |
2.5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il10基因缺失对PCV2感染及引起组织病变的影响 | 第34-43页 |
3.1 材料 | 第34页 |
3.1.1 试验动物 | 第34页 |
3.1.2 试剂 | 第34页 |
3.1.3 仪器设备 | 第34页 |
3.1.4 试剂的配制 | 第34页 |
3.2 方法 | 第34-36页 |
3.2.1 试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 第34页 |
3.2.2 il10-/-型小鼠基因型的鉴定 | 第34-35页 |
3.2.3 PCV2感染小鼠模型不同组织中病毒载量的检测 | 第35页 |
3.2.4 PCV2感染小鼠模型不同组织病理变化的检测 | 第35-36页 |
3.3.5 数据分析 | 第36页 |
3.3 结果 | 第36-40页 |
3.3.1 il10-/-型小鼠基因型的鉴定 | 第36页 |
3.3.2 感染小鼠的临床症状 | 第36页 |
3.3.3 il10基因缺失对PCV2在小鼠各组织中复制的影响 | 第36-39页 |
3.3.4 il10基因缺失对PCV2感染小鼠各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 讨论 | 第40-42页 |
3.5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il10基因缺失对PCV2感染小鼠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和绝对数量变化的影响 | 第43-59页 |
4.1 材料 | 第43页 |
4.1.1 试剂 | 第43页 |
4.1.2 仪器设备 | 第43页 |
4.1.3 试剂的配制 | 第43页 |
4.2 方法 | 第43-44页 |
4.2.1 小鼠淋巴细胞的获取 | 第43-44页 |
4.2.2 小鼠淋巴细胞数目的检测 | 第44页 |
4.2.3 数据分析 | 第44页 |
4.3 结果 | 第44-56页 |
4.3.1 il10基因缺失对PCV2感染小鼠CD45+细胞数目的影响 | 第44-46页 |
4.3.2 il10基因缺失对PCV2感染小鼠T淋巴细胞比例和数目的影响 | 第46-51页 |
4.3.3 il10基因缺失对PCV2感染小鼠NK细胞比例和数目的影响 | 第51-54页 |
4.3.4 il10基因缺失对PCV2感染小鼠B淋巴细胞比例和数目的影响 | 第54-56页 |
4.4 讨论 | 第56-58页 |
4.5 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与创新点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主要缩略词和中英文对照表(Abbreviation Index)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