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 | 第12-22页 |
一、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可行性 | 第12-17页 |
(一)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论依据 | 第12-13页 |
(二)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支持 | 第13-15页 |
(三)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实践基础 | 第15-17页 |
二、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分析 | 第17-22页 |
(一)民事公益诉讼将有效保护公共利益 | 第17-19页 |
(二)民事公益诉讼符合司法改革方向 | 第19-20页 |
(三)民事公益诉讼符合保护公民权利的需要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法理支持 | 第22-32页 |
一、检察机关检察权的公益属性 | 第22-26页 |
(一) 检察机关的权利来源 | 第22-24页 |
(二)检察权具有公益属性 | 第24-25页 |
(三) 司法实践推动公益意识觉醒 | 第25-26页 |
二、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的民事诉讼当事人地位 | 第26-27页 |
(一)检察机关当事人诉讼地位的确立 | 第26-27页 |
(二)检察机关与其他诉讼当事人具有平等的诉讼地位 | 第27页 |
(三) 检察机关与真正利害关系人的关系 | 第27页 |
三、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诉权 | 第27-30页 |
(一)应当赋予检察机关起诉权 | 第27-29页 |
(二)公诉权是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力基础 | 第29页 |
(三) 公益诉讼起诉权并非监督权 | 第29-30页 |
四、诉讼信托理论 | 第30-32页 |
(一)诉讼信托理论是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程序的理论来源 | 第30-31页 |
(二)诉讼信托制度是扩大当事人范围的理论基础 | 第31页 |
(三)诉讼信托制度能够适应我国的社会发展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相关程序设计 | 第32-45页 |
一、参与方式 | 第32-33页 |
(一)支持起诉 | 第32页 |
(二)督促起诉 | 第32页 |
(三)提起起诉 | 第32-33页 |
二、诉讼地位 | 第33-35页 |
(一)检察机关具有原告的当事人地位 | 第33-34页 |
(二)检察机关与其他原告共同提起诉讼 | 第34-35页 |
(三)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具有平等的诉讼地位 | 第35页 |
三、诉讼权利 | 第35-38页 |
(一)检察机关的起诉权与民事实体权益相分离 | 第35页 |
(二)检察机关有不被反诉的权利 | 第35-36页 |
(三)享有参与和解调解的权利 | 第36-37页 |
(四)其他权利 | 第37-38页 |
四、诉讼请求 | 第38-40页 |
(一)人身伤害赔偿 | 第38-39页 |
(二)财产损失赔偿 | 第39-40页 |
(三)名誉损失恢复 | 第40页 |
五、举证责任 | 第40-42页 |
(一)混合举证制度 | 第40-41页 |
(二)“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 第41页 |
(三)举证责任倒置 | 第41-42页 |
六、法院裁判 | 第42-45页 |
(一)诉讼费用承担 | 第42-43页 |
(二)庭前和解与调解 | 第43-44页 |
(三)裁判效力扩张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个人简历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