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引言 | 第14-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21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7 创新性 | 第24-25页 |
2 研究基础理论 | 第25-30页 |
2.1 资产的内涵 | 第25页 |
2.2 园林绿化苗木资源资产的概念 | 第25-26页 |
2.3 园林绿化苗木资产评估的概念和目的 | 第26-27页 |
2.4 园林绿化苗木资产评估主要价值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2.4.1 影响苗木资产评估的价值因子 | 第27-28页 |
2.4.2 园林绿化苗木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 第28-29页 |
2.5 小结 | 第29-30页 |
3 成本法在园林绿化苗木资源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 第30-41页 |
3.1 成本法概述 | 第30-31页 |
3.2 园林绿化苗木重置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数学表达式 | 第31-32页 |
3.3 重置成本法的两种应用形式 | 第32-33页 |
3.3.1 生长在苗圃地上的园林绿化苗木评估思路 | 第32页 |
3.3.2 生长在非苗圃地上的园林绿化苗木评估思路 | 第32-33页 |
3.4 批量评估模型在园林绿化苗木资源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 第33-38页 |
3.4.1 批量评估模型概述 | 第33页 |
3.4.2 计算步骤 | 第33-34页 |
3.4.3 批量评估模型统计分类说明 | 第34-37页 |
3.4.4 常用模型介绍 | 第37-38页 |
3.5 重置成本法评估的重点和难点 | 第38-40页 |
3.6 小结 | 第40-41页 |
4 市场法在园林绿化苗木资源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 第41-49页 |
4.1 市场法概述 | 第41-42页 |
4.2 园林绿化苗木市场法基本原理和数学表达式 | 第42-43页 |
4.2.1 园林绿化苗木市场法基本原理 | 第42-43页 |
4.2.2 园林绿化苗木市场法数学表达式 | 第43页 |
4.3 园林绿化苗木市场法适用条件 | 第43-44页 |
4.4 园林绿化苗木市场法程序和评估步骤 | 第44页 |
4.5 园林绿化苗木市场法的重点和难点 | 第44-45页 |
4.6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园林绿化苗木市场法中的应用 | 第45-48页 |
4.6.1 灰色关联分析理论概述 | 第45-46页 |
4.6.2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46页 |
4.6.3 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 第46-48页 |
4.7 小结 | 第48-49页 |
5 收益法在园林绿化苗木资源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 第49-55页 |
5.1 收益法概述 | 第49页 |
5.2 园林绿化苗木收益法基本原理和数学表达式 | 第49-50页 |
5.3 园林绿化苗木收益法的步骤 | 第50页 |
5.4 园林绿化苗木收益法的两种应用形式 | 第50-51页 |
5.4.1 作为景观用途的园林绿化苗木评估思路 | 第50页 |
5.4.2 产果类园林绿化苗木评估思路 | 第50-51页 |
5.5 林木生长模型在园林绿化苗木资源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 第51-53页 |
5.5.1 生长方程概述 | 第51页 |
5.5.2 园林绿化苗木经济成熟龄概念 | 第51页 |
5.5.3 与距离无关的单木生长模型概述 | 第51-52页 |
5.5.4 园林绿化苗木单木生长模型选择 | 第52-53页 |
5.6 收益法的重点和难点 | 第53-54页 |
5.7 小结 | 第54-55页 |
6 案例分析 | 第55-78页 |
6.1 成本法案例分析 | 第55-61页 |
6.1.1 生长在苗圃地上的园林绿化苗木案例分析 | 第55-56页 |
6.1.2 生长在非苗圃地上的园林绿化苗木案例分析 | 第56-61页 |
6.2 市场法案例分析 | 第61-67页 |
6.2.1 传统市场法案例分析 | 第61-63页 |
6.2.2 市场法的改进 | 第63-67页 |
6.3 收益法案例分析 | 第67-77页 |
6.3.1 作为景观用途的园林绿化苗木案例分析 | 第67-71页 |
6.3.2 产果的类经济林园林绿化苗木收益法实例 | 第71-75页 |
6.3.3 园林绿化苗木经济成熟龄分析 | 第75页 |
6.3.4 收益法中影响园林绿化苗木价值主要指标分析 | 第75-77页 |
6.4 小结 | 第77-78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78-81页 |
7.1 结论 | 第78-79页 |
7.2 讨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