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2页 |
1.1 TiO_2材料的重要性及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1.1 TiO_2的晶体类型及特点 | 第12-13页 |
1.1.2 TiO_2的光催化产氢 | 第13-14页 |
1.1.3 TiO_2在光伏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1.1.4 TiO_2在光催化降解污染物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2 TiO_2光催化剂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 第16-19页 |
1.2.1 TiO_2光催化机理及其缺陷 | 第16-17页 |
1.2.2 晶面调控 | 第17-18页 |
1.2.3 元素掺杂 | 第18页 |
1.2.4 材料复合 | 第18-19页 |
1.3 TiO_2在催化过程中的原位/微观研究 | 第19-21页 |
1.3.1 TiO_2在光催化中原位电子传递研究 | 第19-20页 |
1.3.2 STM中TiO_2的光催化机理研究 | 第20-21页 |
1.4 TiO_2光催化剂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1.5 设计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32页 |
第二章 低于相变温度自诱导合成两相比例可控的相结Ti02 | 第32-46页 |
2.1 引言 | 第3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2.2.1 TiO_2(A/R)的制备 | 第32-33页 |
2.2.2 TiO_2(A/R)的表征 | 第33页 |
2.2.3 TiO_2(A/R)的光催化性能表征 | 第33-3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1页 |
2.3.1 TiO_2(A/R)的物相分析及化学性质表征 | 第34-36页 |
2.3.2 TiO_2(A/R)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36-37页 |
2.3.3 TiO_2(A/R)纳米材料的光物理性质 | 第37-38页 |
2.3.4 TiO_2(A/R)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活性 | 第38-40页 |
2.3.5 TiO_2(A/R)光催化活性机理讨论 | 第40-41页 |
2.4 小结 | 第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第三章 硼掺杂诱导两相比例可控TiO_2的光催化降解特性 | 第46-60页 |
3.1 引言 | 第46-47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3.2.1 B-doping TiO_2(A/R)的制备 | 第47页 |
3.2.2 B-doping TiO_2(A/R)的表征 | 第47页 |
3.2.3 B-doping TiO_2(A/R)的光催化性能表征 | 第47-4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6页 |
3.3.1 B-doping TiO_2(A/R)的物相分析及化学性质表征 | 第48-50页 |
3.3.2 B-doping TiO_2(A/R)的微观形貌 | 第50-51页 |
3.3.3 B-doping TTiO_2(A/R)的光学性质 | 第51-52页 |
3.3.4 B-doping TiO_2(A/R)光催化阿特拉津降解性能及降解路径分析 | 第52-55页 |
3.3.5 B-doping TiO_2(A/R)光催化机理分析 | 第55-56页 |
3.4 小结 | 第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第四章 铂负载高暴露(001)晶面的锐钛矿TiO_2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 | 第60-80页 |
4.1 引言 | 第60-62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62-63页 |
4.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62页 |
4.2.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62-63页 |
4.2.3 催化剂降解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 第63页 |
4.2.4 催化剂的电化学表征 | 第6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3-72页 |
4.3.1 催化剂的形成机理 | 第63-65页 |
4.3.2 催化剂的物相分析及微观形貌 | 第65-68页 |
4.3.3 催化剂的应用及光转化效率 | 第68-71页 |
4.3.4 催化剂的光催化硝基苯转化机理 | 第71-72页 |
4.4 小结 | 第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第五章 (001)晶面刻蚀蓝色锐钛矿TiO_2微米球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 | 第80-92页 |
5.1 引言 | 第80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80-82页 |
5.2.1 材料制备 | 第80-81页 |
5.2.2 材料的表征 | 第81页 |
5.2.3 材料的光电化学表征 | 第81页 |
5.2.4 材料的光催化测试 | 第81-82页 |
5.2.5 材料的瞬态吸收光谱测试 | 第8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2-88页 |
5.3.1 催化剂的物相分析及微观形貌 | 第82-83页 |
5.3.2 TiO_(2-x)微球的生长机理 | 第83-84页 |
5.3.3 TiO_(2-x)微球的化学性质表征 | 第84-86页 |
5.3.4 TiO_(2-x)微球的光电学性质 | 第86-87页 |
5.3.5 TiO_(2-x)微球的光催化产氢性能及机理研究 | 第87-88页 |
5.4 小结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第六章 晶界面作为TiO_2光催化高活性位点 | 第92-104页 |
6.1 引言 | 第92页 |
6.2 材料与方法 | 第92-94页 |
6.2.1 材料制备 | 第92-93页 |
6.2.2 材料的表征 | 第93页 |
6.2.3 单分子和单颗粒荧光测试实验的样品准备 | 第93页 |
6.2.4 在宽场显微镜下单分子荧光测试 | 第93-94页 |
6.2.5 共聚焦显微镜下单颗粒荧光测试 | 第94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94-99页 |
6.3.1 催化剂的物相分析及微观形貌 | 第94-95页 |
6.3.2 选择性氧化和还原的荧光探针 | 第95-96页 |
6.3.3 在单晶TiO_2上单分子图与单颗粒荧光图 | 第96-99页 |
6.4 小结 | 第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4页 |
结论 | 第104-106页 |
致谢 | 第106-10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其他研究成果 | 第108-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