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1 绪论 | 第14-30页 |
| 1.1 引言 | 第14-17页 |
| 1.2 声光子晶体的概念 | 第17-18页 |
| 1.3 声光子晶体的研究现状 | 第18-27页 |
| 1.3.1 光子和声子能带结构的计算方法 | 第18-19页 |
| 1.3.2 光子和声子带隙的调控 | 第19-23页 |
| 1.3.3 声光子晶体结构中的声光耦合作用 | 第23-26页 |
| 1.3.4 声光子晶体器件设计 | 第26-27页 |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 1.4.1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27页 |
| 1.4.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 2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光子和声子晶体能带结构计算 | 第30-44页 |
| 2.1 引言 | 第30页 |
| 2.2 电磁波基本方程 | 第30-31页 |
| 2.3 弹性波基本方程 | 第31-32页 |
| 2.4 光子和声子晶体能带结构计算 | 第32-37页 |
| 2.4.1 二维体系 | 第33-34页 |
| 2.4.2 三维体系 | 第34-35页 |
| 2.4.3 二维声光子晶体板 | 第35-37页 |
| 2.5 声光子晶体缺陷态的计算 | 第37-40页 |
| 2.6 传输响应的计算 | 第40-42页 |
| 2.7 群速度与群速度色散 | 第42-43页 |
| 2.8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3 二维声光子晶体的波动特性 | 第44-74页 |
| 3.1 引言 | 第44页 |
| 3.2 二维声光子晶体的体波模式 | 第44-51页 |
| 3.2.1 正方晶格体系 | 第45-49页 |
| 3.2.2 三角晶格体系 | 第49-50页 |
| 3.2.3 蜂窝晶格体系 | 第50-51页 |
| 3.3 二维声光子晶体的表面波模式 | 第51-60页 |
| 3.4 二维声光子晶体谐振腔的声光耦合效应 | 第60-72页 |
| 3.4.1 计算声光耦合的准静态方法 | 第60-61页 |
| 3.4.2 声光子晶体表面模式谐振腔 | 第61-65页 |
| 3.4.3 含空气狭缝的声光子晶体谐振腔 | 第65-7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4 二维声光子晶体板的波动特性 | 第74-104页 |
| 4.1 引言 | 第74页 |
| 4.2 声光子晶体板中的板波 | 第74-78页 |
| 4.3 声光子晶体板中的侧表面波 | 第78-87页 |
| 4.3.1 光子偶模与声子模式 | 第79-83页 |
| 4.3.2 光子奇模与声子模式 | 第83-87页 |
| 4.3.3 光子偶模、奇模与声子模式 | 第87页 |
| 4.4 含空气狭缝的声光子晶体板谐振腔的声光耦合效应 | 第87-98页 |
| 4.4.1 光力耦合系数的计算 | 第88-91页 |
| 4.4.2 谐振腔设计与声光耦合效应分析 | 第91-98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 本章附录 声光子晶体板侧表面模式谐振腔 | 第100-104页 |
| 5 三维声光子晶体的波动特性 | 第104-132页 |
| 5.1 引言 | 第104页 |
| 5.2 三维声光子晶体的体波模式 | 第104-111页 |
| 5.3 三维声光子晶体的表面波模式 | 第111-115页 |
| 5.4 三维声光子晶体的棱波模式 | 第115-122页 |
| 5.5 三维声光子晶体的点缺陷态 | 第122-124页 |
| 5.6 三维声光子晶体的线缺陷态 | 第124-129页 |
| 5.6.1 体波模式 | 第124-127页 |
| 5.6.2 表面波模式 | 第127-129页 |
| 5.7 本章小结 | 第129-132页 |
| 6 声光子晶体器件设计 | 第132-154页 |
| 6.1 引言 | 第132页 |
| 6.2 二维声光子晶体液体传感器 | 第132-142页 |
| 6.2.1 传感器单胞设计 | 第133-135页 |
| 6.2.2 谐振腔结构设计 | 第135-139页 |
| 6.2.3 传感器的性能 | 第139-142页 |
| 6.3 声光子晶体单向传输效应结构 | 第142-148页 |
| 6.3.1 单向传输结构模型 | 第142-144页 |
| 6.3.2 单向传输效应分析 | 第144-148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148-150页 |
| 本章附录 声光子晶体单谐振腔传感器 | 第150-154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54-158页 |
| 7.1 结论 | 第154-155页 |
| 7.2 创新点 | 第155-156页 |
| 7.3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 第156-1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8-172页 |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72-176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