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通货膨胀论文

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及其不确定性研究--基于无套利仿射期限结构模型

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15-23页
    1.1 研究背景和内容第15-18页
    1.2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3 技术路线与关键问题第19-21页
        1.3.1 技术路线第19-20页
        1.3.2 关键问题第20-21页
    1.4 论文研究框架与结构安排第21-23页
2 通货膨胀预期研究的文献综述第23-32页
    2.1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23-28页
        2.1.1 通货膨胀预期测量第23-25页
        2.1.2 通货膨胀预期及其不确定性与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关系第25-28页
    2.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28-32页
3 通货膨胀预期理论第32-58页
    3.1 预期及不确定性第32-39页
        3.1.1 预期的含义及其演化理论第32-37页
        3.1.2 不确定性第37-38页
        3.1.3 预期的不确定性第38-39页
    3.2 通货膨胀预期第39-45页
        3.2.1 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第40-42页
        3.2.2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与通货膨胀预期第42-45页
    3.3 通货膨胀预期的本质属性及其基本特征第45-48页
        3.3.1 通货膨胀预期的本质属性——不确定性第45-47页
        3.3.2 通货膨胀预期基本特征第47-48页
    3.4 通货膨胀预期的测量方法第48-51页
        3.4.1 调查数据法第48-49页
        3.4.2 模型预测法第49-51页
    3.5 影响通货膨胀预期形成的因素分析第51-54页
    3.6 通货膨胀预期对经济生活的影响第54-56页
    3.7 国外通胀预期管控经验第56-58页
4 基于无套利仿射期限结构模型的通货膨胀预期测量第58-80页
    4.1 无套利仿射期限结构模型建立第58-63页
        4.1.1 名义收益分解第58-59页
        4.1.2 状态变量及其演化路径第59-60页
        4.1.3 实际定价核与实际收益第60-61页
        4.1.4 名义定价核与名义收益第61-63页
        4.1.5 通货膨胀补偿分解——通货膨胀预期和通胀风险溢价第63页
    4.2 数据选取与模型估计方法第63-71页
        4.2.1 数据的选取第63-67页
        4.2.2 极大似然估计方法第67-68页
        4.2.3 模型估计结果第68-71页
    4.3 结果分析第71-78页
        4.3.1 通货膨胀风险溢价第71-73页
        4.3.2 通货膨胀预期第73-78页
    4.4 本章小结第78-80页
5 通胀预期的性质及其不确定性分析第80-93页
    5.1 通货膨胀预期的性质第81-84页
        5.1.1 通货膨胀预期的适应性预期检验第82页
        5.1.2 通货膨胀预期的理性预期检验第82-84页
    5.2 通货膨胀预期不确定性分析第84-91页
        5.2.1 问题提出第84-85页
        5.2.2 时变参数的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TVP-MS)建立第85-86页
        5.2.3 数据选择与估计方法第86-87页
        5.2.4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第87-91页
    5.3 本章小结第91-93页
6 通货膨胀预期及其不确定性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第93-105页
    6.1 通货膨胀预期及其不确定性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分析第93-95页
    6.2 通货膨胀预期及其不确定性与货币政策关系实证研究第95-103页
        6.2.1 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第95-96页
        6.2.2 数据选取第96页
        6.2.3 变量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第96-97页
        6.2.4 VAR模型的稳定性检验第97-98页
        6.2.5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第98-100页
        6.2.6 方差分解分析第100-102页
        6.2.7 结论第102-103页
    6.3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05-114页
    7.1 本文结论第105-108页
    7.2 政策建议第108-112页
    7.3 本文创新第112-113页
    7.4 本文不足与研究展望第113-114页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主要论文及成果第114-115页
附录第115-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6页
后记第136-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市场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水源地生态补偿的标准设计与机制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