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提出问题 | 第9-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 | 第11-14页 |
一、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二、可能的创新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综述 | 第14-24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一、劳动力的涵义 | 第14-15页 |
二、就业的含义 | 第15页 |
第二节 国外关于就业理论综述 | 第15-21页 |
一、马克思主义的就业理论 | 第15-16页 |
二、古典就业理论 | 第16-17页 |
三、凯恩斯就业理论 | 第17页 |
四、新古典就业理论 | 第17-19页 |
五、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 | 第19-20页 |
六、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 第20-21页 |
七、人力资本理论与就业 | 第21页 |
第三节 国内关于就业理论的研究 | 第21-24页 |
第三章 浙江省就业结构的现状研究 | 第24-49页 |
第一节 浙江省基本情况概述 | 第24-27页 |
一、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变迁 | 第24-25页 |
二、传统行业就业空间减小,新兴行业潜力较大 | 第25-26页 |
三、单位从业人员减少,就业的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浙江省劳动力的供求分析 | 第27-32页 |
一、劳动力的供给 | 第27-30页 |
二、劳动力需求 | 第30-32页 |
第三节 浙江省各行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分析 | 第32-49页 |
一、研究设计 | 第32-37页 |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37-38页 |
三、实证结果分析 | 第38-47页 |
四、关键行业的识别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影响浙江各行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因素分析 | 第49-59页 |
第一节 SDA模型理论概述 | 第49页 |
一、基本原理 | 第49页 |
第二节 模型设计及数据采集与整理 | 第49-52页 |
一、研究设计 | 第49-51页 |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51-52页 |
第三节 模型的分析 | 第52-59页 |
一、实证结果分析 | 第52-59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9-64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9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59-64页 |
一、加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联动效应,共同发展 | 第59-60页 |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 | 第60-61页 |
三、发展灵活就业,提供政策保障 | 第61-62页 |
四、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 第62页 |
五、提高劳动力素质,建立教育培训体系 | 第62页 |
六、启动消费主导,促进贸易升级,采用合适的技术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