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气象学论文

街道峡谷形式和表面材料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机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反射路面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反射墙体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第15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15-17页
        1.3.1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二章 街道峡谷模型反射率的测量理论与方法第17-31页
    §2.1 引言第17-18页
    §2.2 实验仪器和模型设计第18-22页
        2.2.1 测量仪器介绍第18-19页
        2.2.2 试验装置第19-20页
        2.2.3 模型设计第20-21页
        2.2.4 涂料的反射光谱和反射率计算第21-22页
    §2.3 测量原理和操作步骤第22-26页
        2.3.1 街道峡谷模型反射率概念第22-23页
        2.3.2 仪器高度的设计第23-26页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26-29页
        2.4.1 实测街道峡谷模型的反射率分析第26-27页
        2.4.2 模型(式(2-6))和ASTM-E1918-06规范的比较第27-29页
        2.4.3 模型反射率的实用性和推广意义第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街道峡谷模型反射率的实验观测及运用第31-41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试验方案设计第31-33页
    §3.3 试验过程第33页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3-39页
        3.4.1 路面微观反射率对街道峡谷宏观反射率的影响第33-34页
        3.4.2 墙体微观反射率对街道峡谷宏观反射率的影响第34-35页
        3.4.3 影响街道峡谷宏观反射率的客观因素第35-36页
        3.4.4 影响街道峡谷宏观反射率的主观因素第36-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街道峡谷模型分形维数及其反射率第41-51页
    §4.1 引言第41页
    §4.2 盒维数的理论基础第41-43页
        4.2.1 盒维数概念第41-42页
        4.2.2 图像处理计算盒维数第42-43页
    §4.3 不同街道模型分维值的计算第43-46页
        4.3.1 模型分维值计算第43-44页
        4.3.2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4-46页
    §4.4 不同形式街道模型反射率的测量第46-47页
        4.4.1 模型的设计第46页
        4.4.2 实验过程和结果第46-47页
    §4.5 街道峡谷模型分形维与反射率回归分析第47-49页
        4.5.1 分形维和反射率回归模型建立第47-48页
        4.5.2 分形维和反射率的回归分析第48-49页
    §4.6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五章 高反射率路面对城市热岛的影响第51-68页
    §5.1 引言第51页
    §5.2 建立街道峡谷反射率模型第51-58页
        5.2.1 太阳和街道峡谷的几何位置第51-52页
        5.2.2 计算太阳位置第52-53页
        5.2.3 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第53-54页
        5.2.4 视角因子第54-55页
        5.2.5 多重反射第55-57页
        5.2.6 反射率第57-58页
    §5.3 模型的验证第58-59页
    §5.4 模型的应用第59-66页
        5.4.1 灰色路面和浅色墙体的街谷反射率第59-60页
        5.4.2 不同路面反射率的街谷反射率第60-61页
        5.4.3 增加邻近的建筑墙体吸收量第61-64页
        5.4.4 增加邻近的行人吸收量第64-66页
    §5.5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6.1 主要结论第68-69页
    §6.2 问题与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致谢第73-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缺陷桩身钢管与注浆加固受力特性试验分析
下一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轨道交通PPP项目运营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