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来源与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缺陷桩受力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加固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桩基荷载传递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意义和内容 | 第14-16页 |
1.3.1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1.3.2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桩基荷载传递机理及缺陷桩身加固方法分析 | 第16-31页 |
2.1 桩基竖向荷载传递机理和承载特性 | 第16-22页 |
2.1.1 完整桩基竖向荷载传递机理 | 第16-18页 |
2.1.2 缺陷桩荷载传递机理分析 | 第18-19页 |
2.1.3 完整桩的破坏模式 | 第19-20页 |
2.1.4 桩基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 第20-22页 |
2.2 缺陷桩加固方法分析 | 第22-24页 |
2.2.1 缺陷桩的类型和形成原因 | 第22-23页 |
2.2.2 缺陷桩处理加固方法 | 第23-24页 |
2.3 钢管-注浆联合法、注浆法加固施工工艺 | 第24-30页 |
2.3.1 缺陷桩加固前检测 | 第24-26页 |
2.3.2 缺陷桩加固施工 | 第26-30页 |
2.3.3 缺陷桩加固后检测 | 第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模型试验研究 | 第31-90页 |
3.1 试验目的 | 第31页 |
3.2 试验内容 | 第31-32页 |
3.3 试验方案与模型设计 | 第32-35页 |
3.3.1 模型设计 | 第32-34页 |
3.3.2 试验方案设计 | 第34-35页 |
3.4 模型桩制作 | 第35-40页 |
3.4.1 制作材料选取 | 第35-37页 |
3.4.2 模型桩室内浇筑制作 | 第37-40页 |
3.5 模型桩材料基本性质试验 | 第40-45页 |
3.5.1 混凝土基本性质实验 | 第40-42页 |
3.5.2 注浆液与注浆体基本性质实验 | 第42-44页 |
3.5.3 钢管基本性质实验 | 第44-45页 |
3.6 混凝土-注浆加固体-钢管界面强度试验 | 第45-51页 |
3.6.1 混凝土-注浆加固体-钢管界面摩阻力试验 | 第45-48页 |
3.6.2 钢管注浆加固体与混凝土界面端阻力试验 | 第48-51页 |
3.7 模型桩完整性试验 | 第51-67页 |
3.7.1 试验仪器与测点布置 | 第51-52页 |
3.7.2 试验结果 | 第52-63页 |
3.7.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3-67页 |
3.8 模型桩荷载试验 | 第67-89页 |
3.8.1 试验设备 | 第67-68页 |
3.8.2 模型桩加载试验 | 第68-70页 |
3.8.3 模型桩破坏形态 | 第70-72页 |
3.8.4 模型桩桩身荷载-位移特性分析 | 第72-83页 |
3.8.5 模型桩混凝土-注浆加固体-钢管应力应变特性分析 | 第83-89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3页 |
4.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90-91页 |
4.2 不足与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