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酶论文

MGAT2/DGAT1与LPGAT1/ALCAT1在TAG合成、线粒体损伤和病毒复制中作用及机制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前言第13-14页
文献综述第14-29页
    第一章 酰基转移酶在脂合成中的作用研究进展第14-24页
        1.1 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riglyceride,TAG)的合成第14-19页
            1.1.1 TAG在小肠组织中的合成第14-18页
            1.1.2 TAG在肾中的合成和代谢第18-19页
        1.2 MGAT和DGAT作用研究进展第19-21页
            1.2.1 MGAT的作用研究进展第19-20页
            1.2.2 DGAT的作用研究进展第20-21页
        1.3 LPGAT1和ALCAT1的作用研究进展第21-24页
    第二章 病毒复制与脂代谢的关系研究进展第24-29页
        2.1 病毒引起脂肪酸能量代谢途径的变化第24页
        2.2 病毒对脂肪酸合成酶表达的影响第24-25页
        2.3 病毒感染引起油滴的形成以及细胞病变第25-26页
        2.4 病毒引起脂代谢改变导致细胞病变第26页
        2.5 病毒感染引起脂代谢改变导致宿主应激第26页
        2.6 病毒引起脂代谢改变与细胞凋亡第26页
        2.7 病毒引起脂代谢改变与自噬第26页
        2.8 脂代谢和病毒的复制第26-27页
        2.9 脂代谢改变对病毒毒力的影响第27页
        2.10 病毒对胆固醇和卵磷脂合成的影响第27-29页
试验研究第29-73页
    第三章 MGAT2/DGAT1在TAG合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第29-43页
        3.1 材料第29-30页
            3.1.1 质粒和细胞第29页
            3.1.2 主要试剂第29页
            3.1.3 主要仪器第29-30页
        3.2 方法第30-32页
            3.2.1 细胞培养第30页
            3.2.2 细胞转染第30页
            3.2.3 梯度Tris-甘氨酸PAGE电泳第30页
            3.2.4 Superdex R-75柱凝胶分离纯化第30页
            3.2.5 激光共聚焦检测亚细胞定位第30-31页
            3.2.6 MGAT2活性分析第31页
            3.2.7 MGAT2和DGAT1片段缺失质粒的构建第31页
            3.2.8 油红O染色第31页
            3.2.9 统计学分析第31-32页
        3.3 结果第32-40页
            3.3.1 MGAT2蛋白在细胞内形成自聚体第32页
            3.3.2 人的MGAT2与DGAT1形成异源二聚体第32-34页
            3.3.3 MGAT2不与DGAT2形成异源二聚体第34-36页
            3.3.4 MGAT2形成异源二聚体的序列分析第36-39页
            3.3.5 DGAT1第 35-80个氨基酸序列介导其形成自聚体和异聚体第39-40页
            3.3.6 共表达MGAT2和DGAT1可以显著性的提高脂质合成能力第40页
        3.4 讨论第40-42页
        3.5 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LPAGT1/ALCAT1在线粒体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第43-60页
        4.1 材料第43-44页
            4.1.1 质粒和细胞第43页
            4.1.2 主要试剂第43-44页
            4.1.3 主要仪器第44页
        4.2 方法第44-49页
            4.2.1 LGAT1稳定细胞株的筛选第44-45页
            4.2.2 线粒体氧化应激功能的检测第45页
            4.2.3 激光共聚焦检测线粒体形态第45-46页
            4.2.4 Seahorse XF24检测线粒体呼吸功能第46-47页
            4.2.5 Real-time PCR检测线粒体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第47页
            4.2.6 mtDNA拷贝数的检测第47-48页
            4.2.7 Western blotting试验第48-49页
            4.2.8 统计学分析第49页
        4.3 结果第49-58页
            4.3.1 LPGAT1稳定细胞株筛选结果第49-50页
            4.3.2 LPGAT1对细胞线粒体形态的影响第50-51页
            4.3.3 LPGAT1对线粒体氧化应激功能的影响第51-55页
            4.3.4 LPGAT1对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第55-56页
            4.3.5 LPGAT1高表达对ALCAT1引起的自噬的影响第56-57页
            4.3.6 ALCAT1基因和LPGAT1基因的定位第57-58页
        4.4 讨论第58-59页
        4.5 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MGAT2/DGAT1,LPGAT1/ALCAT1在TGEV复制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第60-73页
        5.1 材料第60-61页
            5.1.1 毒种和细胞株第60页
            5.1.2 主要试剂第60-61页
            5.1.3 主要仪器第61页
        5.2 方法第61-64页
            5.2.1 细胞培养第61页
            5.2.2 TGEV增殖第61页
            5.2.3 ELISA检测TAG、DAG含量第61页
            5.2.4 反转录水平检测病毒的复制第61-62页
            5.2.5 siRNA敲低MAG通路中的酶第62-63页
            5.2.6 病毒的滴度测定第63页
            5.2.7 病毒吸附试验第63-64页
            5.2.8 油红O染色第64页
            5.2.9 统计学分析第64页
        5.3 结果第64-71页
            5.3.1 TGEV诱导PK-15细胞中中性脂肪酸含量增加第64页
            5.3.2 TGEV感染后细胞内脂肪酶的变化第64-65页
            5.3.3 TGEV感染后细胞内脂肪酸含量变化第65-67页
            5.3.4 降低宿主细胞TAG的MGAT合成通路酶对TGEV复制的影响第67-69页
            5.3.5 TGEV感染调节DAG含量并激活PKC信号通路第69-70页
            5.3.6 TGEV对线粒体的影响第70-71页
        5.4 讨论第71-72页
        5.5 小结第72-73页
结论与创新点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3页
缩略词第83-85页
致谢第85-86页
作者简介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猪源益生菌对宿主肠道病毒的抗病毒作用研究
下一篇:黄土高原不同覆盖种植技术对农田水温效应及玉米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