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目的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理论综述 | 第16-27页 |
·大学生身心健康概论及其意义 | 第16-19页 |
·大学生身心健康概论 | 第16-17页 |
·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标准概述 | 第17-19页 |
·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意义 | 第19页 |
·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人本主义心理学说 | 第19-20页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0-21页 |
·霍桑效应理论 | 第21-22页 |
·身心统一理论 | 第22页 |
·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表现形式 | 第22-27页 |
·大学生的身体锻炼 | 第22-24页 |
·大学生的心理成长 | 第24-27页 |
3 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现状分析 | 第27-42页 |
·大学生身心健康调查背景、方式 | 第27页 |
·调查背景 | 第27页 |
·调查方式 | 第27页 |
·大学生身心健康调查的数据分析 | 第27-33页 |
·大学生身心健康现状分析 | 第33-42页 |
·学习状态问题 | 第33-35页 |
·网络成瘾问题 | 第35-36页 |
·人际关系问题 | 第36-38页 |
·恋爱问题 | 第38-39页 |
·情绪问题 | 第39-40页 |
·就业问题 | 第40-42页 |
4 影响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 | 第42-48页 |
·社会方面的影响 | 第42-44页 |
·市场经济的影响 | 第42-43页 |
·贫富差距问题 | 第43页 |
·文化冲突对大学生的影响 | 第43-44页 |
·学校方面的管理 | 第44-45页 |
·专业队伍力量不足 | 第44页 |
·过分重视智能教育 | 第44-45页 |
·在教育形式上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 第45页 |
·家庭方面的原因 | 第45-46页 |
·家庭环境的影响 | 第45页 |
·父母对子女的影响 | 第45-46页 |
·大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 | 第46-48页 |
·生理因素的影响 | 第46页 |
·心理因素的影响 | 第46-48页 |
5 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路径选择 | 第48-55页 |
·发挥政府与社会作用,优化大学生生存环境 | 第48页 |
·完善高校身心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 第48-51页 |
·加强对心育教师的人文关怀 | 第48-49页 |
·制定完备的身心课程方案,引导学生进行身心训练 | 第49-50页 |
·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身心健康教育队伍 | 第50页 |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协同,塑造大学生健康身心 | 第50-51页 |
·加强大学生身心适应能力的培养 | 第51-53页 |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 第51-52页 |
·坚持主体性原则 | 第52-53页 |
·测评促改 | 第53-55页 |
·学生自评 | 第53页 |
·学生互评 | 第53-54页 |
·学校测评 | 第54页 |
·总结与调整 | 第54-55页 |
6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