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一) 两岸关系的现状 | 第8页 |
(二)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科书发展的需要 | 第8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8-9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一) 对大陆地理教科书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 对台湾地理教科书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 对地理教科书比较研究的现状 | 第11页 |
四、 研究意义和目标 | 第11-13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六、 研究思路与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大陆与台湾高中地理课程与教科书概况 | 第15-19页 |
一、 大陆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概况 | 第15-17页 |
(一) 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 第15页 |
(二) 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 第15页 |
(三) 地理课程的性质 | 第15-16页 |
(四) 地理课程的目标 | 第16-17页 |
(五) 教科书编写建议 | 第17页 |
二、 台湾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概况 | 第17-18页 |
(一) 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 第17页 |
(二) 地理课程的目标 | 第17页 |
(三) 地理课程的核心能力 | 第17-18页 |
(四) 教科书编撰的实施方法 | 第18页 |
三、 大陆和台湾高中地理课程与教科书的概况 | 第18-19页 |
第三章 两版地理教科书(必修一)的结构比较 | 第19-21页 |
一、 大陆人教版地理教科书的结构 | 第19页 |
二、 台湾龙腾版地理教科书的结构 | 第19页 |
三、 两版地理教科书的结构比较 | 第19-20页 |
四、 两版地理教科书基本结构的总结分析 | 第20-21页 |
第四章 两版地理教科书(必修一)的内容比较 | 第21-42页 |
一、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的比较 | 第21-27页 |
(一) 大陆人教版地理教科书的内容选择与组织 | 第21-23页 |
(二) 台湾龙腾版地理教科书的内容选择与组织 | 第23-25页 |
(三) 两版地理教科书关于内容选择与组织的比较 | 第25-26页 |
(四) 两版地理教科书关于内容选择与组织的总结分析 | 第26-27页 |
二、 教科书课文部分的比较 | 第27-32页 |
(一) 地理课文概述 | 第27-28页 |
(二) 两版地理教科书关于地理课文的比较 | 第28-32页 |
(三) 两版地理教科书关于课文部分的总结分析 | 第32页 |
三、 教科书图像部分的比较 | 第32-37页 |
(一) 地理图像概述 | 第32-33页 |
(二) 两版地理教科书关于地理图像的比较 | 第33-37页 |
(三) 关于两版地理教科书地理图像部分的总结 | 第37页 |
四、 教科书活动部分的比较 | 第37-42页 |
(一) 地理活动概述 | 第37-38页 |
(二) 两版地理教科书关于活动部分的比较 | 第38-41页 |
(三) 关于两版地理教科书活动部分的总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2-45页 |
一、 结论 | 第42-43页 |
(一) 宏观结论 | 第42页 |
(二) 微观结论 | 第42-43页 |
二、 对大陆人教版地理教科书编写与使用的建议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