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纳米碳管在纳米流体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3-25页 |
·纳米碳管的结构及性质 | 第13-14页 |
·纳米碳管内部水的结构 | 第14-15页 |
·纳米碳管内部水的输运 | 第15-17页 |
·纳米碳管内部水流大小的调控 | 第17-21页 |
·纳米碳管内部水流方向的调控 | 第21-23页 |
·纳米碳管内部离子的水化层结构 | 第23-24页 |
·纳米碳管内部离子输运 | 第24-25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8页 |
第二章 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 第28-38页 |
·分子动力学 | 第28-32页 |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理论基础 | 第29页 |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一般流程及算法 | 第29-32页 |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力场 | 第32-34页 |
·CHARMM力场 | 第32-33页 |
·AIREBO力场 | 第33-34页 |
·纳米碳管的构造 | 第34-38页 |
第三章 通过周围磷脂及碳管修饰控制碳管内的水流大小 | 第38-54页 |
·研究背景 | 第38-41页 |
·纳米碳管作为水通道的研究进展 | 第38页 |
·生物膜的基本构成及其相变研究 | 第38-40页 |
·纳米碳管与生物膜的相互作用 | 第40-41页 |
·本章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41页 |
·模型及研究方法 | 第41-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不同温度下的磷脂厚度研究 | 第44-45页 |
·通过温度和碳管亲疏水性控制碳管内的水流大小 | 第45-49页 |
·碳管的嵌入对磷脂膜性质的影响 | 第49-51页 |
·总结 | 第51-54页 |
第四章 通过碳管手性及旋转控制碳管内的水流方向 | 第54-68页 |
·研究背景 | 第54-55页 |
·模型及研究方法 | 第55-58页 |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55-56页 |
·拖拽理论 | 第56-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5页 |
·碳管内的摩擦系数 | 第58-59页 |
·碳管与水分子之间的势能面 | 第59-60页 |
·不同转速、长度、半径的碳管泵水的结果 | 第60-63页 |
·碳管上修饰对内部水流的影响 | 第63-65页 |
·总结 | 第65-68页 |
第五章 通过交变电场控制碳管内的离子流通 | 第68-78页 |
·研究背景 | 第68-69页 |
·模型及研究方法 | 第69-7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0-76页 |
·总结 | 第76-78页 |
第六章 多个富勒烯与石墨烯之间的自组装 | 第78-100页 |
·研究背景 | 第78-82页 |
·石墨烯的简单介绍 | 第78-79页 |
·石墨烯的各种不同的形态 | 第79-82页 |
·本章的研究内容 | 第82页 |
·模型及研究方法 | 第82-8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3-99页 |
·石墨烯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的弯曲能 | 第83-85页 |
·单个富勒烯与石墨烯的自组装 | 第85-89页 |
·两个富勒烯与石墨烯的自组装 | 第89-90页 |
·多个富勒烯与石墨烯的自组装 | 第90-96页 |
·加上底板后富勒烯与石墨烯的自组装 | 第96-99页 |
·总结 | 第99-10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22页 |
科研成果 | 第122-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