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布鲁姆批评思想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绪论 研究现状与研究思路 | 第12-25页 |
第一节 阿兰·布鲁姆的地位与成就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20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第三节 本文进一步研究思路 | 第20-25页 |
一. 现有研究的整体局限 | 第20-21页 |
二. 本文研究的新生长点 | 第21-25页 |
第一章 批评思想的哲学基础 | 第25-51页 |
第一节 阿兰·布鲁姆与施特劳斯学派的关系 | 第25-31页 |
一. 现实身份上的关系 | 第25-28页 |
二. 文学观念上的关系 | 第28-31页 |
第二节 对现代性逻辑的反思 | 第31-41页 |
一. 现代性逻辑的根源 | 第32-35页 |
二. 现代性逻辑的内涵 | 第35-38页 |
三. 现代性逻辑的危机 | 第38-41页 |
第三节 对反抗性话语的追问 | 第41-51页 |
一. 新“洞穴”的内涵 | 第42-46页 |
二. 走出新“洞穴”的可能 | 第46-51页 |
第二章 批评思想的伦理维度 | 第51-70页 |
第一节 当今世界的“去爱欲化”及原因 | 第51-56页 |
一. “去爱欲化”的出现 | 第52-54页 |
二. “去爱欲化”的原因 | 第54-56页 |
第二节 重建爱欲的可能 | 第56-59页 |
一. 阅读中重建爱欲 | 第57-58页 |
二. 批评中重建爱欲 | 第58-59页 |
第三节 重建爱欲的批评实践 | 第59-70页 |
一. 《会饮》:爱的阶梯 | 第59-62页 |
二. 莎士比亚戏剧:爱的复归 | 第62-65页 |
三. 《爱弥儿》:爱的升华 | 第65-70页 |
第三章 批评思想的诗性政治方案 | 第70-88页 |
第一节 政治哲学对诗学的意义 | 第70-75页 |
一. 诗学观点的变化 | 第71-72页 |
二. 政治哲学在诗学中的必要性 | 第72-75页 |
第二节 诗学对政治哲学的意义 | 第75-78页 |
一. 政治哲学危机的出现 | 第75-77页 |
二. 解决危机需要的教养 | 第77-78页 |
第三节 二者的统一 | 第78-88页 |
一. 文本的研习 | 第78-81页 |
二. 柏拉图《会饮》的诗学解读 | 第81-85页 |
三.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政治解读 | 第85-88页 |
结语 布鲁姆批评思想对我国的研究意义及其局限 | 第88-9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93-99页 |
后记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