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溪河大跨悬索桥静动力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悬索桥发展及建设成就 | 第10-14页 |
·悬索桥结构设计发展 | 第14-16页 |
·悬索桥的体系发展 | 第14-15页 |
·新的结构形式 | 第15-16页 |
·悬索桥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20页 |
·结构支撑体系 | 第16-17页 |
·主缆垂跨比 | 第17页 |
·缆索系统 | 第17-19页 |
·加劲梁 | 第19-20页 |
·索塔及基础 | 第20页 |
·锚碇 | 第20页 |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2章 悬索桥计算理论和方法 | 第22-34页 |
·弹性理论 | 第22-26页 |
·单跨两铰悬索桥内力分析 | 第23-25页 |
·三跨两铰悬索桥分析 | 第25页 |
·适用范围 | 第25-26页 |
·挠度理论 | 第26-30页 |
·基本假定 | 第26页 |
·基本方程和通解 | 第26-28页 |
·近似方法 | 第28-30页 |
·有限位移理论 | 第30-32页 |
·荷载增量法 | 第31-32页 |
·迭代法 | 第32页 |
·本章小节 | 第32-34页 |
第3章 笋溪河特大跨悬索桥及板桁分离加劲梁设计 | 第34-49页 |
·工程概况 | 第34页 |
·桥型方案研究 | 第34-37页 |
·悬索桥桥型结构方案设计 | 第34-35页 |
·斜拉桥桥型结构方案设计 | 第35-36页 |
·矮塔斜拉桥斜拉桥桥型结构方案设计 | 第36页 |
·方案确定 | 第36-37页 |
·加劲梁桥面系方案研究 | 第37-48页 |
·加劲梁桥面系介绍 | 第37-39页 |
·加劲梁桥面系构造设计 | 第39-42页 |
·工程数量及造价比较 | 第42-44页 |
·桥面系施工工艺及比较 | 第44-47页 |
·桥面系方案综合比较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笋溪河特大桥整体结构静力分析 | 第49-84页 |
·笋溪河特大桥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49-51页 |
·计算内容及方法 | 第49页 |
·设计技术要求 | 第49页 |
·计算模型 | 第49-50页 |
·荷载 | 第50-51页 |
·主缆结构整体计算 | 第51-57页 |
·主缆设计 | 第51-53页 |
·主缆应力、内力计算成果 | 第53-57页 |
·主塔结构整体计算 | 第57-72页 |
·主塔设计 | 第57-61页 |
·江津岸桥塔静力计算成果 | 第61-66页 |
·习水岸桥塔静力计算成果 | 第66-72页 |
·加劲梁结构整体计算 | 第72-78页 |
·加劲梁设计 | 第72-73页 |
·加劲梁应力、内力计算成果 | 第73-78页 |
·吊索结构整体计算 | 第78-82页 |
·吊索设计 | 第78-79页 |
·吊索应力、内力计算成果 | 第79-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5章 笋溪河特大桥锚锭设计与计算分析 | 第84-106页 |
·锚锭设计 | 第84-86页 |
·锚碇选型 | 第84页 |
·锚碇比选 | 第84-86页 |
·江津岸锚锭计算分析 | 第86-93页 |
·锚锭的整体稳定性计算图 | 第86-87页 |
·计算理论及方法 | 第87页 |
·主要计算结果 | 第87-89页 |
·锚块斜截面验算 | 第89-90页 |
·锚固系统验算 | 第90-91页 |
·侧墙验算 | 第91-93页 |
·习水岸锚锭计算分析 | 第93-99页 |
·锚锭的整体稳定性计算 | 第93页 |
·计算理论及方法 | 第93页 |
·主要计算结果 | 第93-96页 |
·锚块斜截面验算 | 第96页 |
·锚固系统验算 | 第96-98页 |
·侧墙验算 | 第98-99页 |
·锚锭局部计算 | 第99-104页 |
·锚锭计算模型 | 第99-100页 |
·锚锭局部分析计算结果 | 第100-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6章 笋溪河特大桥抗风动力特性分析 | 第106-130页 |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106页 |
·桥址区风特性和设计风参数 | 第106-117页 |
·桥位处基本风速 | 第106-107页 |
·桥面高度设计基准风速 | 第107-108页 |
·桥位区风环境数值模拟计算 | 第108-117页 |
·设计风参数 | 第117页 |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117-129页 |
·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118-122页 |
·动力特性计算结果 | 第122-129页 |
·计算结论 | 第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7章 笋溪河特大桥抗震研究 | 第130-136页 |
·设防标准、性能目标和地震动参数 | 第130-131页 |
·设防标准和性能目标 | 第130页 |
·地震动参数 | 第130-131页 |
·结构抗震分析模型 | 第131-132页 |
·反应谱分析 | 第132-136页 |
·地震响应 | 第132-133页 |
·桥梁关键构件能力验算 | 第133-135页 |
·计算结论 | 第135-136页 |
第8章 结语 | 第136-138页 |
·主要工作及结语 | 第136-137页 |
·展望 | 第137-138页 |
致谢 | 第138-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工程实践 | 第141页 |
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1页 |
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工程实践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