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立法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0页 |
五、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第一章 侦查阶段排除非法证据制度的正当性 | 第12-26页 |
一、对侦查阶段排除非法证据制度正当性的疑议 | 第12-14页 |
(一)经验不足:举世罕见的侦查阶段排除非法证据 | 第12-13页 |
(二)违逆司法规律:与审判中心理念相背离 | 第13-14页 |
二、侦查阶段排除非法证据正当性的理论基础 | 第14-22页 |
(一)权力合法性理论 | 第14-17页 |
(二)客观公正义务理论 | 第17-22页 |
三、侦查阶段排除非法证据正当性的国情因素 | 第22-26页 |
(一)侦查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立法缘由 | 第22-23页 |
(二)我国特有的侦、检、审三机关关系 | 第23-24页 |
(三)我国检察机关的相对中立性 | 第24-26页 |
第二章 侦查阶段排除非法证据制度及实施的问题 | 第26-40页 |
一、侦查阶段排除非法证据制度及实施存在的问题 | 第26-33页 |
(一)侦查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机制不完善 | 第26-31页 |
(二)侦查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期间过于笼统 | 第31-32页 |
(三)被排除的非法证据处理方式不妥当 | 第32-33页 |
二、侦查阶段排除非法证据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40页 |
(一)司法解释的细化程度不够 | 第33-35页 |
(二)客观公正义务理念的缺失 | 第35-37页 |
(三)执行人员素质的良莠不齐 | 第37-38页 |
(四)侦查阶段排除非法证据制度的“超前性” | 第38-40页 |
第三章 侦查阶段排除非法证据问题的解决建议 | 第40-53页 |
一、侦查阶段排除非法证据机制的完善建议 | 第40-46页 |
(一)侦查机关内部排除非法证据机制的完善 | 第40-43页 |
(二)监督机关外部排除非法证据机制的完善 | 第43-45页 |
(三)两种排除机制关系的协调 | 第45-46页 |
二、提高侦查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人员素质的建议 | 第46-49页 |
(一)侦查机关内部排除人员素质的提高途径 | 第46-48页 |
(二)监督机关排除人员素质提高途径 | 第48-49页 |
三、侦查阶段排除非法证据期间的细化建议 | 第49-50页 |
(一)侦查机关内部排除非法证据期间的细化建议 | 第49-50页 |
(二)监督机关外部排除非法证据期间的细化建议 | 第50页 |
四、被排除证据的处理建议 | 第50-53页 |
(一)被排除的证据不宜随案移送 | 第50-51页 |
(二)被排除证据后续处理建议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