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年)论文

人道的力量:中国红十字会救援江浙战争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绪论第12-25页
 一、选题缘起第12-14页
 二、研究综述第14-23页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第23-24页
 四、创新与不足第24-25页
第一章 江浙兵灾及其影响第25-56页
 第一节 江浙战争的爆发与简要经过第25-33页
  一、战争爆发前的江浙局势第25-27页
  二、江浙战争爆发的原因第27-29页
  三、两次江浙战争的简要经过第29-33页
 第二节 江浙兵灾的“战争损害”第33-44页
  一、对城市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第34-37页
  二、使战区乡村市镇遭受重创第37-44页
 第三节 伤亡累累社会动荡第44-51页
  一、伤亡惨重生灵涂炭第44-45页
  二、拉夫引起民众恐慌第45-46页
  三、抢劫勒索民众遭殃第46-50页
  四、难民如潮背井离乡第50-51页
 第四节 兵燹影响的无锡个案第51-54页
 小结第54-56页
第二章 中国红十字会及其救援活动之筹备第56-75页
 第一节 江浙战争前的中国红十字会第56-61页
  一、中国红十字会的创立与发展第56-59页
  二、红十字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第59-61页
 第二节 总会的人道救援筹备第61-65页
  一、四出布置协调各方第61-62页
  二、组织并派遣救护队第62-63页
  三、筹备设立妇孺收容所第63-64页
  四、设立救护机构第64-65页
 第三节 三种类型:分会组织的整建及其人道救援准备第65-74页
  一、重组与整顿:原有分会组织的人道救援准备第65-69页
  二、江浙战争前后新建分会及其人道救援准备第69-72页
  三、乡镇分会的组建及其人道救援准备第72-74页
 小结第74-75页
第三章 战地救护第75-95页
 第一节 总会的战地救护第75-80页
  一、伤兵救护不遗余力第76-79页
  二、难民救护克尽人道第79-80页
 第二节 分会的战地救护第80-91页
  一、沪城分会及松江、嘉定县各分会的战地救护第80-85页
  二、昆山、吴县、江阴分会的战地救护第85-89页
  三、其他分会的战地救护第89-91页
 第三节 战地救护的典型:无锡分会的个案研究第91-94页
 小结第94-95页
第四章 医院救治第95-119页
 第一节 中国红十字会设立的救护医院第95-101页
  一、总会设立的救护医院第95-98页
  二、分会设立的救护医院第98-101页
 第二节 中国红十字会的医院救治第101-112页
  一、总会的医院救治第101-106页
  二、分会的医院救治第106-112页
 第三节 个案研究:无锡分会的医院救治第112-117页
  一、预作筹划,准备周详第112-113页
  二、筹措经费,维持运转第113-114页
  三、沟通各方,形成合力第114-115页
  四、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第115-116页
  五、依据规章,严格管理第116-117页
 小结第117-119页
第五章 难民收容与救助第119-144页
 第一节 难民收容所的开办第119-124页
  一、总会开办的难民收容所第119-120页
  二、分会设立的难民收容所第120-124页
 第二节 总会的难民收容与救助第124-127页
  一、难民救助的组织领导第124页
  二、难民救助的基本环节第124-126页
  三、与其他社会团体协同合作第126-127页
 第三节 分会的难民收容与救助第127-135页
  一、沪埠及周边各分会的难民收容与救助第127-131页
  二、江苏地区分会的难民收容与救助第131-134页
  三、浙江地区分会的难民收容与救助第134-135页
 第四节 吴县分会难民收容与救助的个案分析第135-143页
  一、重组分会以应危局第135-136页
  二、大量组设收容所第136-138页
  三、多方筹措经费及物资第138-139页
  四、严格依章规范救助活动第139-141页
  五、收容救助难民成效显著第141-143页
 小结第143-144页
第六章 江浙战争兵灾善后第144-164页
 第一节 尸体掩埋与防疫第144-150页
  一、总会的尸体掩埋第144-145页
  二、分会的尸体掩埋第145-148页
  三、红会与其他组织合作进行掩埋第148-149页
  四、战后卫生防疫第149-150页
 第二节 伤兵与难民的资遣第150-156页
  一、总会资遣伤兵难民第150-151页
  二、分会的遣送工作第151-155页
  三、红会与其他慈善团体的协同遣送第155-156页
 第三节 兵灾损失调查与赈济第156-162页
  一、红会积极参与兵灾损失调查与赈济第156-158页
  二、红十字会在昆山:兵灾调查和善后的一个侧面第158-161页
  三、红会与其他团体协同开展善后工作第161-162页
 小结第162-164页
第七章 中国红十字会救援行动评价第164-188页
 第一节 人道救援成效分析第164-171页
  一、战场救护方面第164-165页
  二、医院救治方面第165-166页
  三、难民收容与救助方面第166-168页
  四、尸体掩埋方面第168-169页
  五、美中不足:问题与缺憾第169-171页
 第二节 人道救援的特点第171-174页
  一、红十字总会的统筹性第171-172页
  二、救援对象的特定性第172-173页
  三、救援工作的有效性第173页
  四、救援方式的多样性第173-174页
 第三节 成功救援江浙战争的原因第174-183页
  一、组织机构健全第174-175页
  二、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管理第175-178页
  三、得力的经费筹措与物资采购第178-180页
  四、与各方保持沟通与协作第180-183页
 第四节 人道救援的影响第183-187页
  一、人道救援减轻了兵灾损害第183-184页
  二、促进了红十字会自身发展第184-187页
 小结第187-188页
结语第188-190页
参考文献第190-20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200-201页
后记第201-202页

论文共2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研究
下一篇:中国道路的探寻与个体自由的确证--李泽厚伦理思想的一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