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经济学视域下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绪论第11-35页
 (一) 问题提出第11-14页
 (二) 文献综述第14-25页
 (三) 教师专业伦理基本理论第25-29页
 (四) 研究意义第29-31页
 (五)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第31-32页
 (六)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第32-35页
一、“义”与“利”的失衡:教师专业伦理的现实困境第35-71页
 (一) 教师专业伦理的检视第35-63页
  1. 调查设计第35-37页
  2. 教师专业伦理现状调查第37-45页
  3. 教师“义”“利”失衡的调查第45-60页
  4. 调查结论第60-63页
 (二) 教师专业伦理存在问题第63-66页
  1. 有限理性的曲解导致价值迷茫第63-64页
  2. 成本与收益的误算导致与专业伦理疏远第64-65页
  3. 机会主义倾向导致寻求不正当利益第65-66页
 (三) 教师专业伦理现状的反思第66-71页
  1. 教师专业伦理是否能将利益拒之门外第66-67页
  2. 利他主义、合理利己主义抑或利益主义第67-69页
  3. “利己”与“利他”在师德中是否截然对立第69-71页
二、利益:教师道德的基础第71-89页
 (一) 两种对立的人性假设第71-77页
  1. 利己的“经济人”第71-73页
  2. 利他的“道德人”第73-74页
  3. 教师“道德人—经济人”分析第74-77页
 (二) 师德的目标与动力第77-81页
  1. 需要与欲望:师德的动力第77-78页
  2. 快乐最大化:师德的追求目标第78-79页
  3. 对个人效用函数的影响:师德的张力第79-81页
 (三) 教师道德无法排斥利益第81-89页
  1. 利益是师德的基础第81-83页
  2. 两种利益与两种层次的道德第83-85页
  3. 教师追求个人利益的合道德性第85-89页
三、基于利益的教师道德成本-收益分析第89-103页
 (一) 分析何以可能第89-92页
  1. 道德具有自利性第89-91页
  2. 教师道德具有稀缺性第91-92页
 (二) 教师道德的成本-收益第92-98页
  1. 无形的约束:教师道德行为的成本与收益第92-94页
  2. 教师道德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第94-95页
  3. 教师失德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第95-98页
 (三) 教师道德是教师追求个人利益重复博弈的结果第98-103页
  1. 教师道德行为的边际效应第98-99页
  2. 教师道德的博弈分析第99-103页
四、“道德经济人”: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考量第103-127页
 (一) 建设的基石:重塑教师的人性假设第103-106页
  1. 双重理性:作为“道德经济人”的教师第103-105页
  2. 一种边界:“道德理性”对“经济理性”的限制第105-106页
 (二) 建设的动力:尊重教师个人正当利益第106-109页
  1. 回归现实:重视师德与利益的关系第106-107页
  2. 物而不物:功利精神与奉献精神的统一第107-109页
 (三) 建设的核心:师德的内化第109-114页
  1. 德根于心:教师道德的内化第109-111页
  2. 心即理:师德内化的途径第111-114页
 (四) 建设的保障:教师的道德权利与道德回报第114-127页
  1. 自由、权力、利益:教师的道德权利第115-121页
  2. 德福一致:教师的道德回报第121-124页
  3. 必要的惩戒:道德惩罚第124-127页
结束语第127-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9页
附录1 调查问卷第139-142页
附录2 访谈提纲第142-143页
后记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维度--基于中美两国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具有凹凸非线性项和变号位势函数的椭圆系统的多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