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外交思想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和理论意义 | 第9-13页 |
·研究目的 | 第9-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综述及其发展趋势 | 第17页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创新点 | 第17-19页 |
2 周恩来外交思想的渊源 | 第19-25页 |
·马克思列宁外交思想的启迪 | 第19-21页 |
·马克思外交思想的影响 | 第19-20页 |
·对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继承 | 第20页 |
·发展了毛泽东的独立自主的外交精神 | 第20-21页 |
·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 第21-23页 |
·中国传统文化“和为贵”思想的传承 | 第21-22页 |
·对“变易”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 第22-23页 |
·西方外交思想的影响 | 第23-24页 |
·日本的独立意识 | 第23页 |
·欧洲“均势”外交思想及谈判外交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周恩来外交思想的形成 | 第25-33页 |
·留学期间的周恩来外交思想——萌芽 | 第25-26页 |
·反对盲目排外和苟且自卑的思想 | 第25-26页 |
·反对军阀政府同帝国主义的勾结联合 | 第26页 |
·三十年代初到建国初期的周恩来外交思想——发展 | 第26-28页 |
·从国民外交到半独立外交 | 第27页 |
·从“不承认”到“一边倒”的转变 | 第27-28页 |
·新中国成立后的周恩来外交思想——成熟 | 第28-32页 |
·“礼尚往来”的外交原则 | 第29-30页 |
·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求同存异的创新性思想 | 第30-31页 |
·“拢美制苏”的外交思想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周恩来外交思想主要内容 | 第33-42页 |
·独立自主是周恩来外交思想的基本立场 | 第33-34页 |
·如何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思想 | 第33-34页 |
·周恩来对独立自主外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第34页 |
·和平共处外交原则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准则 | 第34-36页 |
·解读和平共处的基本内容 | 第34-35页 |
·和平共处顺应当今时代主题 | 第35-36页 |
·求同存异是协调各国之间关系的重要方针 | 第36-38页 |
·周恩来对求同存异的认识 | 第36-37页 |
·求同存异提出的背景与实际运用 | 第37-38页 |
·平等相待是进行外交活动的基本态度 | 第38-39页 |
·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四个方面理解平等相待 | 第38-39页 |
·平等相待在外交活动中的必要性 | 第39页 |
·人民外交思想是维护人民利益的重要保障 | 第39-41页 |
·人民外交的宗旨与理念 | 第39-40页 |
·人民外交思想的历史意义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5 周恩来外交思想的时代价值 | 第42-52页 |
·周恩来外交思想的历史价值 | 第42-44页 |
·树立平等独立的姿态与别国“对话” | 第42页 |
·与多国建立良好外交关系 | 第42-44页 |
·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当今时代的共通性 | 第44-47页 |
·和平共处外交思想与构建和谐世界具有内在一致性 | 第44-45页 |
·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和构建和谐世界是一脉相承的 | 第45-46页 |
·人民外交思想同构建和谐世界是紧密相联的 | 第46-47页 |
·周恩来外交思想对构建和谐世界的指导作用 | 第47-51页 |
·和平共处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前提基础 | 第47-48页 |
·求同存异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实现途径 | 第48-49页 |
·独立自主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本立场 | 第49-50页 |
·平等互利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必要条件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