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文献述评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0-21页 |
·创新 | 第20页 |
·不足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概述 | 第21-28页 |
·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概念 | 第21页 |
·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 | 第21-22页 |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理论依据 | 第22-25页 |
·城乡一体化理论 | 第22-24页 |
·城乡一体化理论与社会养老保险 | 第24-25页 |
·政府介入社会养老保险的理论依据 | 第25-28页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5-26页 |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试点地区的探索实践 | 第28-39页 |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四种模式 | 第28-33页 |
·北京模式 | 第28-30页 |
·芜湖模式 | 第30-31页 |
·成都模式 | 第31页 |
·宝鸡模式 | 第31-33页 |
·四种模式的制度设计比较 | 第33-34页 |
·四种模式实行时的经济社会背景比较 | 第34-36页 |
·四种模式的实践经验 | 第36-37页 |
·政策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 | 第36页 |
·制度设计具有弹性 | 第36页 |
·设计有效的制度衔接办法 | 第36-37页 |
·形成合理的筹资结构 | 第37页 |
·四种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基本养老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 第37-38页 |
·个人账户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低 | 第38页 |
·缴费补贴环节存在“挤出效应” | 第38页 |
·“长寿风险”规避不利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福建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的制度安排 | 第39-46页 |
·福建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背景 | 第39-43页 |
·经济社会背景 | 第39-40页 |
·制度基础 | 第40-43页 |
·福建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安排 | 第43-46页 |
第五章 福建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实证分析 | 第46-70页 |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替代率精算 | 第46-55页 |
·假设前提 | 第46-47页 |
·建立精算模型 | 第47-49页 |
·基本参数假设 | 第49-50页 |
·实证结果 | 第50-55页 |
·实证小结 | 第55页 |
·对基础养老金的实证分析 | 第55-62页 |
·中央政府财政支持能力的静态分析 | 第56页 |
·未来40年国家财政收入测算 | 第56-62页 |
·对个人账户的实证分析 | 第62-68页 |
·前提假设 | 第63页 |
·实证结果 | 第63-68页 |
·实证结论 | 第68-70页 |
第六章 福建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难点分析及对策研究 | 第70-77页 |
·制度替代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 第70-72页 |
·传统养老观念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 第70页 |
·个人账户难以做大 | 第70-71页 |
·各级政府财政责任履行不足 | 第71页 |
·基金管理效率低下 | 第71-72页 |
·提升制度替代率的对策研究 | 第72-77页 |
·提高城乡居民的参保意识,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 | 第72页 |
·大力发展城乡经济,提高居民收入及集体经济实力 | 第72-73页 |
·充分发挥政府在提升制度替代率中的主体作用 | 第73-75页 |
·全面提升基金管理效率 | 第75-7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一、全文总结 | 第77-78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