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4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选题意义 | 第11-14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 ·国内 | 第14-16页 |
| ·国外 | 第16-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第2章 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 | 第20-27页 |
|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 | 第20-27页 |
| ·农村职业教育的概念 | 第20-24页 |
| ·相关概念的区分 | 第24-27页 |
| 第3章 河南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 | 第27-34页 |
| ·河南省省情概况 | 第27页 |
| ·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 第27-34页 |
| ·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 | 第28页 |
| ·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规模 | 第28-29页 |
| ·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办学设施设备 | 第29-30页 |
| ·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 第30-31页 |
| ·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师资状况 | 第31-34页 |
| 第4章 河南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4-47页 |
| ·河南农村职业教育基础差 | 第34-38页 |
| ·政府因素的影响-职业学校发展环境不良 | 第34-35页 |
| ·学生家庭和个人的影响-农村职业学校学生素质不高 | 第35-38页 |
| ·职业院校空间分布不均衡 | 第38-42页 |
| ·与中原经济区的产业聚集区分布不一致 | 第38-39页 |
| ·与各区人口数量不匹配 | 第39-40页 |
| ·河南省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现状不合理 | 第40-42页 |
| ·农村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思想的错位和师资力量薄弱 | 第42-47页 |
| ·部分承担农村职业教育任务的职业学校出现办学思想的错位 | 第42-43页 |
|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师资力量薄弱 | 第43-46页 |
| ·部分学校忽视农村职业学校的责任 导致学生就业难 | 第46-47页 |
| 第5章 国内外农村职业教育的经验及借鉴 | 第47-55页 |
| ·国外职业教育成功案例 | 第47-49页 |
| ·英国 BTEC | 第47页 |
| ·TAFE 的办学 | 第47-48页 |
|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 第48页 |
| ·美国职业教育的模式 | 第48-49页 |
| ·国外职业教育共同特征 | 第49-51页 |
| ·思想观念的认可和重视 | 第49页 |
| ·有效的财政资金支持 | 第49-50页 |
| ·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 | 第50页 |
| ·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 第50页 |
| ·有效的教育衔接和多样化的办学模式 | 第50-51页 |
| ·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 | 第51页 |
| ·河南省职业教育成功案例及启示 | 第51-55页 |
| ·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 | 第51-52页 |
| ·信阳农专 | 第52-53页 |
| ·省内职业教育成功的特点 | 第53-55页 |
| 第6章 河南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第55-67页 |
| ·提高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的地位 | 第55-56页 |
|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合理调整职业院校空间布局 | 第56-60页 |
| ·中原城市群 | 第57-58页 |
| ·豫北地区 | 第58页 |
| ·豫西豫西南地区 | 第58-59页 |
| ·黄淮地区 | 第59-60页 |
| ·提高河南农村职业院校师资质量 | 第60-62页 |
| ·加强师资队伍的选拔与建设 | 第60-61页 |
| ·增强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素养 | 第61-62页 |
| ·结合河南各个地方特色 建立实用 合理的专业和课程体系 | 第62-65页 |
| ·整合区域专业 | 第62页 |
| ·设置特色专业和开发乡土教材 | 第62-64页 |
| ·调整农村职业教育专业的内部结构 | 第64-65页 |
| ·做好河南农村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推介工作 提高就业率 | 第65-66页 |
| ·完善河南农村职业教育免费政策 | 第66-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附录 | 第71-79页 |
| 附录一 职业高中教师调查问卷 | 第71-74页 |
| 附录二 初中学生调查问卷 | 第74-76页 |
| 附录三 初中学生家长调查问卷 | 第76-7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