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5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理论,尊重民族文化 | 第8-9页 |
二、 贯彻民族文化政策,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 第9页 |
第二节 论文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 第9-11页 |
一、 论文研究的对象 | 第9-10页 |
二、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三节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一、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二、 论文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 第12页 |
第四节 对已有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第12-15页 |
第一章 民族文化传承的相关内容及其意义 | 第15-21页 |
第一节 民族文化传承的相关概念分析 | 第15-17页 |
一、 民族文化概述 | 第15-16页 |
二、 民族文化传承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从民族文化传承视角研究永定客家土楼的必要性 | 第17-21页 |
一、 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 第17-18页 |
二、 永定客家土楼传承的意义 | 第18-19页 |
三、 从民族文化传承视角研究土楼的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永定客家土楼简介 | 第21-29页 |
第一节 客家人的起源与发展 | 第21-22页 |
一、 客家先民的移民史 | 第21-22页 |
二、 客家骄子 | 第22页 |
第二节 永定客家土楼的界定 | 第22-23页 |
一、 土楼的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二、 永定客家土楼的界定 | 第23页 |
第三节 永定客家土楼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 第23-29页 |
一、 永定客家土楼的建造过程 | 第23-24页 |
二、 永定客家土楼的建筑技艺 | 第24-26页 |
三、 永定客家土楼的功能 | 第26-27页 |
四、 永定客家土楼的文化内涵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永定客家土楼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9-38页 |
第一节 永定客家土楼建筑本身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一、 建筑本身的缺陷 | 第29页 |
二、 新旧建筑融合不当 | 第29-30页 |
三、 传统与现代的不和谐 | 第30页 |
四、 居民生活与旅游开发带来的压力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永定客家土楼传承面临的困境 | 第31-33页 |
一、 永定客家土楼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二、 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实地访谈中看永定客家土楼的现状与面临的困境 | 第33-38页 |
第四章 永定客家土楼延续的对策研究 | 第38-47页 |
第一节 弘扬永定客家土楼文化 | 第38-40页 |
一、 展示永定客家土楼文化 | 第38-39页 |
二、 改善交通以转变区位劣势 | 第39页 |
三、 通过教育提升居民的文化素质 | 第39-40页 |
四、 加大资金投入 | 第40页 |
第二节 永定客家土楼的保护与利用 | 第40-44页 |
一、 永定客家土楼保护意识先行 | 第41页 |
二、 永定客家土楼的保护措施 | 第41-43页 |
三、 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 第43-44页 |
第三节 永定客家土楼的继承与发扬 | 第44-47页 |
一、 保持历史文化动态发展 | 第44-45页 |
二、 永定客家土楼设计理念的运用 | 第45页 |
三、 正确定位,合理开发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