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论文创新点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44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8页 |
·研究目标 | 第18-19页 |
·研究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素质指标 | 第18页 |
·研究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途径 | 第18页 |
·研究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机制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内容安排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相关概念 | 第21-25页 |
·联合作战 | 第21-22页 |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 | 第22-23页 |
·素质 | 第23-25页 |
·相关理论 | 第25-34页 |
·素质模型理论 | 第25-27页 |
·职业生涯理论 | 第27-28页 |
·系统理论 | 第28-30页 |
·激励理论 | 第30-34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34-44页 |
·我军研究历程 | 第34-36页 |
·外军研究历程 | 第36-38页 |
·外军主要经验 | 第38-44页 |
2 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44-48页 |
·人才培养方向逐步明确,但目标规划不够量化清晰 | 第44页 |
·人才选拔机制逐步规范,但选拔手段比较单一僵化 | 第44-45页 |
·联教联训路子逐步走开,但实践锻炼效果不够明显 | 第45-46页 |
·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加大,但政策配套保障不够到位 | 第46-48页 |
3 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 | 第48-97页 |
·转变观念,科学确立人才培养理念 | 第48-50页 |
·树立超前培养理念 | 第48-49页 |
·树立复合培养理念 | 第49页 |
·树立联合培养理念 | 第49页 |
·树立开放培养理念 | 第49-50页 |
·树立全程培养理念 | 第50页 |
·突出重点,系统构建人才素质模型 | 第50-59页 |
·素质模型构建 | 第50-58页 |
·素质模型构架 | 第58页 |
·模型应用 | 第58-59页 |
·着眼实际,超前规划人才成长路径 | 第59-62页 |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成长阶段划分 | 第59-60页 |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成长关键环节 | 第60-61页 |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成长路径规划 | 第61-62页 |
·紧贴实战,合理设置人才培训内容 | 第62-64页 |
·紧贴需求设置培训内容 | 第62-63页 |
·区分层次设置培训内容 | 第63页 |
·按岗分类设置培训内容 | 第63-64页 |
·创新方法,全面拓展人才培养途径 | 第64-70页 |
·院校复合知识培训 | 第64-65页 |
·立足岗位自主培训 | 第65-66页 |
·值班体系常态培养 | 第66页 |
·依托任务实践磨砺 | 第66-67页 |
·跨军兵种交叉代职 | 第67-68页 |
·军民融合共同培养 | 第68-69页 |
·国际军事人才交流 | 第69-70页 |
·完善制度,不断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 第70-79页 |
·规范人才选拔机制 | 第71-73页 |
·完善人才考评机制 | 第73-74页 |
·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 第74-75页 |
·构建人才储备机制 | 第75-78页 |
·建立人才管理机制 | 第78-79页 |
·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几种矛盾关系 | 第79-81页 |
·立足当前与长远培养的关系 | 第79页 |
·培养数量与培养质量的关系 | 第79-80页 |
·专业精通与复合多能的关系 | 第80页 |
·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关系 | 第80-81页 |
·科学借鉴与坚持特色的关系 | 第81页 |
·紧前谋划,全面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 第81-97页 |
·着眼需求,统筹规划场地设施建设 | 第81-84页 |
·瞄准实战,超前谋划教材体系建设 | 第84-86页 |
·优化结构,科学策划教员队伍建设 | 第86-92页 |
·立足实际,总体筹划法规制度建设 | 第92-97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97-99页 |
·结论 | 第97页 |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10页 |
攻博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