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公众科普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4页 |
| ·国外科普需求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科普需求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科普需求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25页 |
| ·科普需求的内涵 | 第16-17页 |
| ·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 ·科普需求的内涵 | 第17页 |
| ·科普发展概况 | 第17-19页 |
| ·科普发展的三个阶段观 | 第17-18页 |
| ·我国科普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 ·科普作用分析 | 第19-25页 |
| ·科普是促进科学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 第19-20页 |
| ·科普实践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 第20-21页 |
| ·科普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 第21-22页 |
| ·科普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 | 第22-23页 |
| ·科普是全面提升一个人的素质的重要途径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福建省公众科普需求的现状分析 | 第25-33页 |
| ·福建省公众科普需求的调查研究方案和调查问卷 | 第25-27页 |
| ·福建省公众科普需求概况 | 第27-28页 |
| ·对科普场地资源的需求状况 | 第27页 |
| ·对科普媒体资源的需求状况 | 第27页 |
| ·对科普活动形式(活动资源)的需求状况 | 第27-28页 |
| ·对不同科普内容层次的需求状况 | 第28页 |
| ·对科普的消费状况 | 第28页 |
| ·福建省公众科普需求特点 | 第28-33页 |
| 第四章 福建公众科普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48页 |
| ·结构方程模型的概念与分析方法 | 第33-34页 |
| ·整体模型图 | 第34-36页 |
| ·激励模型中的关系与假设 | 第36-37页 |
| ·变量间的关系与假设 | 第36页 |
| ·变量与所属测量指标之间的假设 | 第36-37页 |
| ·初始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 第37-38页 |
| ·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与修正 | 第38-48页 |
| ·模型的初次拟合与评价 | 第38-42页 |
| ·模型的第一次修正与评价 | 第42-45页 |
| ·模型的第二次修正与评价 | 第45-48页 |
| 第五章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讨论与建议 | 第48-55页 |
|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讨论 | 第48-51页 |
| ·总体结果 | 第48页 |
| ·假设的检验与解释 | 第48-51页 |
| ·对提高福建省公众科普需求水平的建议 | 第51-55页 |
| ·加强政府科普投入、管理和引导作用 | 第51-52页 |
| ·深入了解公众的客观条件,开展针对性的科普活动 | 第52-53页 |
| ·明确公众参加科普的主观意愿,提高科普工作效率 | 第53-55页 |
| 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附录 | 第58-65页 |
| 附录 1 福建省公众科普需求的调查研究方案 | 第58-60页 |
| 附录 2 福建省社会公众科普需求调查问卷 | 第60-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个人简历及硕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