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认同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4页
第一章 导论第14-26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14-19页
  一、研究的缘起第15-17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7-19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9-24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9-21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21-24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第24-26页
第二章 政治认同的基本理论第26-51页
 第一节 政治认同的概念与分类第26-35页
  一、政治认同的概念第26-31页
  二、政治认同的分类第31-35页
 第二节 政治认同的特征与功能第35-39页
  一、政治认同的特征第35-37页
  二、政治认同的功能第37-39页
 第三节 政治认同的逻辑第39-51页
  一、利益认同—绩效的显著性第41-42页
  二、制度认同—制度的合法性第42-46页
  三、价值认同—意识形态的包容性第46-51页
第三章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政治认同的现状分析第51-82页
 第一节 我国公民政治认同的积极变化第52-59页
  一、政治认同客体的积极变化第52-55页
  二、政治认同主体的良性发展第55-59页
 第二节 我国公民政治认同中存在的问题第59-82页
  一、绩效认同中的问题第59-67页
  二、制度认同中的问题第67-77页
  三、价值认同中的问题第77-82页
第四章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政治认同问题产生的原因第82-106页
 第一节 影响政治认同的根本原因—社会转型第82-98页
  一、什么是社会转型第82-83页
  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基本特征第83-85页
  三、社会转型对政治认同的影响第85-98页
 第二节 影响政治认同的具体原因第98-106页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第98-101页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第101-104页
  三、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第104-106页
第五章 转型时期我国公民政治认同重构的模式与路径第106-131页
 第一节 政治认同重构的模式第106-111页
  一、积极认同模式第106-109页
  二、宪政认同模式第109-111页
 第二节 政治认同重构的路径第111-131页
  一、增进公民对执政党的认同第111-115页
  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第115-119页
  三、提升公民政治社会化程度第119-123页
  四、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第123-131页
结语第131-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9页
致谢第149-15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51-15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制度公正问题研究--从人的发展视角分析
下一篇:局部时的变差与It(?)公式新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