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21页 |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选拔优秀的新教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 | 第7页 |
·教师资格准入和招聘制度面临新的改革形势 | 第7-8页 |
·青岛教师招聘的现状及问题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教师聘任 | 第9-10页 |
·教师招聘 | 第10页 |
·教师考录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国内学者对于教师招聘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外学者对教师招聘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对国内外教师招聘研究的评析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 第18-21页 |
·问卷基本信息 | 第18-19页 |
·访谈调查基本信息 | 第19-20页 |
·内容分析法和文献法资料搜集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中小学教师招聘的历史发展概述 | 第21-25页 |
·我国教师招聘制的历史进程 | 第21-23页 |
·变革探索期(1993-2001) | 第21-22页 |
·逐步推行期(2002-2010) | 第22页 |
·深化改革期(2011至今) | 第22-23页 |
·青岛中小学教师招聘发展特点 | 第23-25页 |
·从笼统到具体 | 第23-24页 |
·从分散到统一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青岛中小学教师招聘公平性分析 | 第25-43页 |
·公平性概念界定 | 第25页 |
·起点公平性分析 | 第25-32页 |
·招聘需求的确定 | 第26页 |
·招聘条件分析 | 第26-32页 |
·执行公平性分析 | 第32-36页 |
·报名方式分析 | 第32页 |
·报名时间分析 | 第32-33页 |
·招聘简章的发布渠道分析 | 第33页 |
·资格审查分析 | 第33-34页 |
·笔试及面试分析 | 第34-35页 |
·体检与考察分析 | 第35页 |
·监督分析 | 第35-36页 |
·青岛市中小学教师招聘考录公平性的体现分析 | 第36-38页 |
·基本实现考录报名起点的公平 | 第36-37页 |
·基本实现考录过程中程序的规范 | 第37-38页 |
·对青岛教师招聘公平性存在问题的思考 | 第38-43页 |
·考录机制公平性思考 | 第38页 |
·招聘条件公平性思考 | 第38-40页 |
·执行过程严密性思考 | 第40-43页 |
第四章 青岛市中小学教师招聘有效性分析 | 第43-60页 |
·有效性概念界定 | 第43页 |
·考录方式有效性分析 | 第43-48页 |
·面试分析 | 第44-48页 |
·考试内容有效性分析 | 第48-55页 |
·笔试试题有效性分析 | 第48-53页 |
·面试内容有效性分析 | 第53-55页 |
·招聘模式有效性的体现分析 | 第55-56页 |
·题型多样 | 第55-56页 |
·考察范围广泛 | 第56页 |
·面试形式较为多样 | 第56页 |
·说课具有针对性 | 第56页 |
·招聘模式有效性的思考 | 第56-60页 |
·笔试内容全面性思考 | 第57页 |
·笔试针对性思考 | 第57-58页 |
·面试模式化思考 | 第58页 |
·答辩有效性思考 | 第58页 |
·面试考官素质思考 | 第58-59页 |
·教师试用期考核的思考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基于公平性和有效性的青岛市中小学教师招聘模式构建 | 第60-75页 |
·考录机制的变革 | 第60-70页 |
·考录流程的变革 | 第60-66页 |
·笔试内容的变革 | 第66-68页 |
·面试方式及内容的变革 | 第68-69页 |
·加入职业性向测试 | 第69-70页 |
·变革职前师范教育的培养 | 第70-73页 |
·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培养 | 第71页 |
·严格依据课程标准 | 第71-72页 |
·切实执行教育实习 | 第72-73页 |
·建立试用期教师评价体系 | 第73-75页 |
·将教师试用期正式纳入招聘体系中 | 第73页 |
·明确教师试用期期间的考核标准 | 第73页 |
·建立多样化教师试用期期间的评价队伍 | 第73-75页 |
结束语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附录 | 第79-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