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2-13页 |
·构思论文和相关研究课题的整体理念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主要观点以及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科学发展观与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 第15-22页 |
·科学发展观 | 第15-17页 |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 第15-16页 |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 第16-17页 |
·科学发展观与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关系 | 第17-20页 |
·科学发展观是西部地区合理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思想 | 第17页 |
·合理承接产业转移是西部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 第17-20页 |
·科学发展观对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要求 | 第20-22页 |
·承接产业转移要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第20页 |
·承接产业转移必须要坚持以人文本的价值取向 | 第20-21页 |
·承接产业转移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第21页 |
·承接产业转移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 第21-22页 |
第3章 西部地区合理承接产业转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22-28页 |
·承接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效应 | 第22-25页 |
·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 第22-23页 |
·承接产业转移提升了西部地区的产业层次 | 第23-24页 |
·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了西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 | 第24页 |
·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西部地区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 第24-25页 |
·承接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的负面效应 | 第25-28页 |
·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 第25-26页 |
·承接产业转移减弱了西部地区研发活动的动力 | 第26页 |
·承接产业转移使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难度增加 | 第26页 |
·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本土企业和品牌产生较大的冲击 | 第26-28页 |
第4章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8-33页 |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承接产业转移中没有完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 第28-29页 |
·过度依赖比较优势承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 第29-30页 |
·普遍存在重投资、轻技术的产业承接现象 | 第30页 |
·政府主导承接产业影响了企业的选择 | 第30-31页 |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地方政府承接产业转移中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第31页 |
·地方政府传统政绩观没有改变 | 第31-32页 |
·西部地区传统的承接产业转移模式的固化 | 第32页 |
·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 | 第32-33页 |
第5章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 第33-41页 |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要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 第33-35页 |
·承接产业转移要坚持以人为本惠及民生 | 第33-34页 |
·承接产业转移要推动西部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 | 第34-35页 |
·承接产业转移要从注重数量扩张转向数量质量并重 | 第35页 |
·西部地区要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式 | 第35-36页 |
·西部地区要确立和坚持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主体地位 | 第36-37页 |
·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性 | 第37页 |
·加强企业主体作用的自主发挥,提高产业转移的效率 | 第37页 |
·西部地区政府要加强承接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 第37-39页 |
·制定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产业政策 | 第37-38页 |
·完善促进西部地区发展的金融政策 | 第38-39页 |
·制定服务西部的科技和人才政策 | 第39页 |
·西部地区要营造产业转移中各类主体平等竞争环境 | 第39页 |
·西部地区要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