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2-34页 |
·表观遗传学概述 | 第12-13页 |
·表观遗传调控的分子机制 | 第13-26页 |
·真核生物染色质的结构 | 第13-14页 |
·DNA甲基化 | 第14-16页 |
·组蛋白修饰 | 第16-18页 |
·组蛋白甲基化 | 第18-23页 |
·非编码RNA | 第23-25页 |
·表观基因组的重编程 | 第25-26页 |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 第26-30页 |
·LSD1类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 第26页 |
·JmjC类去甲基化酶 | 第26-30页 |
·表观调控在植物逆境响应中的作用 | 第30-33页 |
·非生物胁迫中的表观调控 | 第30-31页 |
·生物胁迫中的表观调控 | 第31-33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3-34页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4-46页 |
·实验材料 | 第34-36页 |
·本研究涉及的基因 | 第34页 |
·本研究所用植物材料 | 第34页 |
·载体和菌株 | 第34-35页 |
·抗体 | 第35页 |
·实验试剂 | 第35-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46页 |
·JMJ705基因序列的分析 | 第36页 |
·载体构建 | 第36-37页 |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 第37页 |
·转基因材料的基因型鉴定以及拷贝数检测 | 第37-38页 |
·转基因材料中目的基因RNA水平检测 | 第38页 |
·转基因材料中目标基因蛋白水平检测 | 第38-39页 |
·转基因材料中组蛋白修饰检测 | 第39页 |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 第39-40页 |
·细胞核荧光免疫染色(Immuno-staining) | 第40-41页 |
·组蛋白去甲基化体外酶活分析 | 第41页 |
·水稻全基因组芯片分析 | 第41-42页 |
·白叶枯病菌接种、病情和细菌生长分析 | 第42页 |
·水稻茉莉酸甲酯诱导实验 | 第42-43页 |
·水稻原生质体瞬时表达 | 第43页 |
·本研究所用到的引物 | 第43-4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6-80页 |
·JMJ705是一个H3K27去甲基化酶 | 第46-52页 |
·JMJ705的表达模式 | 第46-48页 |
·JMJ705的亚细胞定位 | 第48-49页 |
·与JMJ705同源的基因结构及序列分析 | 第49-50页 |
·JMJ705的去甲基酶活性分析 | 第50-52页 |
·JMJ705介导水稻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和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 第52-63页 |
·超量表达JMJ705的水稻植株呈现类病斑的表型 | 第52-53页 |
·超量表达JMJ705降低水稻中H3K27me2/3修饰水平 | 第53-54页 |
·超量表达JMJ705提高水稻体内抗性相关基因的本底表达 | 第54-55页 |
·超表达JMJ705提高水稻对白叶枯病抗性 | 第55-57页 |
·JMJ705 RNAi材料的构建 | 第57-58页 |
·JMJ705突变体材料的鉴定 | 第58-62页 |
·突变JMJ705增加水稻对白叶枯病菌PXO99的易感性 | 第62-63页 |
·JMJ705优先激活具有H3K27me3修饰的逆境响应基因 | 第63-76页 |
·转基因材料表达谱芯片数据分析 | 第63-70页 |
·转基因材料芯片差异表达基因的组蛋白修饰富集分析 | 第70-71页 |
·超表达差异基因ChIP-seq读长强度(read intensity)分析 | 第71-72页 |
·芯片中超表达上升基因表达验证以及组蛋白修饰分析 | 第72-76页 |
·JMJ705参与JA介导的基因诱导表达过程 | 第76-80页 |
·增加JMJ705的表达量可以提高受JA诱导基因的表达水平 | 第76-78页 |
·JMJ705参与JA诱导响应基因组蛋白H3K27me3修饰的去除 | 第78-80页 |
4 讨论 | 第80-84页 |
·JMJ705是一个受逆境响应的H3K27me2/3去甲基化酶 | 第80页 |
·JMJ705参与逆境应答基因的激活过程 | 第80-81页 |
·JMJ705参与水稻的生长发育调控 | 第81-82页 |
·植物抗病过程中的组蛋白甲基化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104页 |
附录 | 第104-117页 |
作者简介 | 第117页 |
已发表的论文 | 第117页 |
已申请的专利 | 第117页 |
会议摘要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