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工程论文--船舶机械论文--船舶动力装置论文--内燃机动力装置论文--柴油机论文

船舶柴油机非常规排放检测技术的研究

创新点摘要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5页
前言第15-17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7-37页
   ·柴油机排放的分类第17-22页
     ·常规排放第18-19页
     ·非常规排放第19-20页
     ·颗粒物第20-22页
   ·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检测技术第22-35页
     ·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第22-25页
     ·样品的采集第25-26页
     ·样品的预处理技术第26-32页
     ·仪器分析技术第32-34页
     ·多环芳烃相关环保标准第34-35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35-36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36-37页
第2章 液体采样-低压吹扫富集-GC/MS法检测柴油机排放的气态多环芳烃第37-70页
   ·气态多环芳烃的液体捕获采样法第38-49页
     ·台架试验测试方案第38-40页
     ·测试程序第40-41页
     ·柴油机排放多环芳烃采样方法的建立第41-42页
     ·临界胶束浓度的确定第42-43页
     ·CTAB增溶曲线第43-44页
     ·功能性添加剂对多环芳烃回收率的影响第44-46页
     ·无机盐的破乳化效应第46-47页
     ·混合有机溶剂对多环芳烃的增溶效果第47-48页
     ·温度对多环芳烃回收率的影响第48-49页
     ·优化后的多环芳烃液体采集系统第49页
   ·低压吹扫(LPPT)富集多环芳烃第49-55页
     ·低压吹扫捕集系统的设计思路第50-51页
     ·载气的选择第51页
     ·捕集阱的选择第51页
     ·吹扫温度与压力的设计第51-52页
     ·吹扫气体流量第52-53页
     ·吹扫时间第53页
     ·解吸温度第53页
     ·解吸时间第53页
     ·烘焙温度和时间第53-54页
     ·优化后的低压吹扫条件第54页
     ·比较常压与低压富集检测的多环芳烃的回收率第54-55页
   ·气质联用分析条件的选择和优化第55-59页
     ·色谱柱的选择第55-56页
     ·进样模式第56页
     ·程序升温的优化第56-57页
     ·离子源温度的优化第57页
     ·扫描参数的设定第57-58页
     ·GC/MS优化后的条件第58-59页
   ·分析方法的评价第59-64页
     ·线性第59-60页
     ·检测限和定量限第60页
     ·精密度第60-62页
     ·样品加标回收率第62-64页
     ·液体捕获采样-低压吹扫富集-气质联用法的变异性第64页
   ·实际样品分析第64-67页
     ·柴油机排放的气态多环芳烃的分析结果第64-65页
     ·多环芳烃解吸附率的验证第65-66页
     ·样品加标回收率第66-67页
     ·方法的变异性第67页
   ·建立的方法与常规方法的比较第67-69页
     ·耗时比较第67-68页
     ·检测结果的比较第68-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3章 液体采样-纳米材料富集-GC/MS法检测气态多环芳烃第70-86页
   ·气态多环芳烃的液体捕获法采样第71页
   ·CTAB修饰纳米材料富集多环芳烃第71-82页
     ·修饰纳米材料固相微萃取技术原理第71-72页
     ·阳极氧化法制备TiO_2纳米管阵列第72-75页
     ·TiO_2纳米管阵列的鉴定第75页
     ·修饰材料的选择第75-76页
     ·CTAB浓度对TiO_2纳米管富集效果的影响第76-77页
     ·有机溶剂类型对解吸附效果的影响第77页
     ·样品pH对多环芳烃富集效果的影响第77-78页
     ·盐析效应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第78-79页
     ·固相微萃取的平衡时间第79-80页
     ·二氯甲烷解吸附时间的考查第80-81页
     ·稳定性考查第81页
     ·修饰纳米材料富集的预处理程序第81-82页
   ·液体采样-纳米材料富集-GC/MS检测方法学评价第82-83页
     ·准确度第82-83页
     ·精密度第83页
   ·实际样品分析第83-84页
     ·分析结果第83页
     ·样品加标回收率第83-84页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4章 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检测第86-98页
   ·颗粒物的多环芳烃采样第86-87页
   ·提取和富集工艺的优化第87-90页
     ·索氏提取工艺的优化第87-89页
     ·超声提取的优化第89页
     ·微波辅助提取的优化第89-90页
     ·提取工艺的比较与确定第90页
   ·分析方法的建立第90-94页
     ·多环芳烃和硝基多环芳烃的参数设置第90-91页
     ·EI和NICI离子源选择第91-93页
     ·线性第93页
     ·方法的精密度第93-94页
   ·实际样品分析第94-97页
     ·多环芳烃与硝基多环芳烃的分析结果第94-95页
     ·样品加标回收率第95-97页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结论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13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113-11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情况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作者简介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渗扩改性不锈钢的船用燃料电池双极板特性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