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工程论文--船舶机械论文--船舶动力装置论文

基于渗扩改性不锈钢的船用燃料电池双极板特性研究

创新点摘要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7页
   ·引言第13-14页
   ·燃料电池与船舶应用第14-16页
   ·PEM燃料电池双极板的研究现状第16-33页
     ·双极板材料的选择第17-19页
     ·不锈钢的钝化第19-25页
     ·不锈钢双极板的研究进展第25-33页
   ·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改性技术第33-35页
   ·本文研究思路第35-37页
第二章 304不锈钢表面过渡金属合金化渗扩改性第37-59页
   ·改性元素的选择第37-39页
   ·实验部分第39-45页
     ·基体材料第39-40页
     ·改性层的制备第40-41页
     ·改性层的表征第41页
     ·腐蚀溶液和腐蚀环境的选择第41-42页
     ·在模拟PEMFC环境中的电化学测试第42-43页
     ·接触电阻测量第43-45页
   ·过渡金属表面合金化渗扩改性层的分析第45-47页
     ·截面厚度和形貌第45-47页
   ·耐蚀性研究第47-53页
     ·极化曲线第47-51页
     ·恒电位极化第51-53页
   ·表面导电性研究第53-58页
     ·恒电位极化前的接触电阻第54-56页
     ·恒电位极化对接触电阻的影响第56-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三章 304不锈钢表面铌氮化物合金化渗扩改性第59-70页
   ·实验方法第59-61页
     ·铌氮化物合金化渗扩改性层的制备第59-60页
     ·铌氮化物合金化渗扩改性层的表征第60页
     ·电化学测试第60页
     ·接触电阻的测量第60-61页
   ·铌氮化物合金化渗扩改性层的分析第61-64页
     ·组织结构分析第61-62页
     ·表面侵润性分析第62-64页
   ·Nb-N 304SS在模拟PEMFC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第64-66页
     ·极化曲线第64-65页
     ·Nb-N 304SS在PEMFC环境中的稳定性第65-66页
     ·金属腐蚀产物分析第66页
   ·恒电位极化对Nb-N 304SS接触电阻的影响第66-68页
     ·恒电位极化前Nb-N 304SS的接触电阻第66-67页
     ·恒电位极化后Nb-N 304SS的接触电阻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四章 304不锈钢表面铌碳化物合金化渗扩改性第70-84页
   ·实验方法第70-71页
     ·铌碳化物合金化渗扩改性层的制备第70页
     ·铌碳化物合金化渗扩改性304SS的表征与检测第70-71页
   ·铌碳化物合金化渗扩改性层的分析第71-73页
     ·相分析第71-72页
     ·表面形貌及改性层厚度第72-73页
   ·Nb-C 304SS在模拟PEMFC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第73-81页
     ·极化曲线第74页
     ·恒电位时间-电流密度曲线第74-76页
     ·金属腐蚀产物分析第76页
     ·恒电位极化对Nb-C 304SS表而形貌的影响第76-78页
     ·恒电位极化前后Nb-C 304SS的饨化膜成分分析第78-81页
   ·恒电位极化对Nb-C 304SS接触电阻的影响第81-82页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五章 表面合金化渗扩改性304不锈钢在DMFC中的应用第84-108页
   ·引言第84-85页
   ·试验方法第85-86页
     ·电化学测试第85-86页
     ·表面形貌和钝化膜第86页
   ·甲醇浓度对304不锈钢在模拟DMFC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第86-100页
     ·极化曲线第86-88页
     ·恒电位时间-电流密度曲线第88-91页
     ·恒电位极化后304不锈钢表面形貌分析第91页
     ·金属腐蚀产物分析第91-92页
     ·电化学阻抗谱第92-96页
     ·钝化膜性质解析第96-99页
     ·甲醇浓度对304不锈钢接触电阻的影响第99-100页
   ·Nb-C 304SS在模拟DMFC环境巾的腐蚀行为第100-107页
     ·Nb-C 304SS在模拟DMFC阴极环境中的耐蚀性第100-102页
     ·甲醇浓度对Nb-C 304SS腐蚀行为的影响第102-103页
     ·甲醇浓度对Nb-C 304SS表面钝化膜的影响第103-106页
     ·甲醇浓度对Nb-C 304SS接触电阻的影响第106-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8-111页
   ·结论第108-109页
   ·展望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5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125-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作者简介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中单机动目标跟踪算法的研究
下一篇:船舶柴油机非常规排放检测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