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图像质量评价技术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2-14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 第16-36页 |
·图像质量定义 | 第16-17页 |
·图像质量主观评价 | 第17-19页 |
·图像质量客观评价 | 第19-29页 |
·SSIM 模型 | 第20-22页 |
·VIF 模型 | 第22-23页 |
·FSIM 模型 | 第23-28页 |
·几种模型之间的比较分析 | 第28-29页 |
·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的性能指标 | 第29-33页 |
·非线性回归分析 | 第29-30页 |
·性能评价指标 | 第30-33页 |
·图像数据库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相位信息在图像处理中的重要性 | 第36-50页 |
·傅里叶变换 | 第36-40页 |
·二维傅里叶变换 | 第37页 |
·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 | 第37-38页 |
·傅里叶变换定理 | 第38-40页 |
·相位信息在图像处理中的重要性 | 第40-49页 |
·全局相位 | 第41-43页 |
·局部相位 | 第43-47页 |
·相位一致性(Phase Congruency,PC)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域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模型 | 第50-59页 |
·相位—幅度相似性模型(The Phase-Magnitude Similarity model,PMSIM) | 第50-52页 |
·实验平台与实验结果分析 | 第52-57页 |
·实验平台 | 第52-53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3-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9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