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煤气回收过程优化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技术现状 | 第11-14页 |
| ·任务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系统工艺介绍与分析 | 第16-26页 |
| ·转炉烟气的处理方法及特点 | 第16-17页 |
| ·OG 装置工艺流程 | 第17-18页 |
| ·OG 系统主要设备 | 第18-24页 |
| ·烟罩 | 第18-19页 |
| ·第一级文氏管 | 第19-21页 |
| ·第二级文氏管 | 第21-23页 |
| ·引风机 | 第23页 |
| ·三向切换阀及旁通阀 | 第23-24页 |
| ·放散塔 | 第24页 |
| ·主要技术参数及特点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炉口差压控制方案设计 | 第26-34页 |
| ·炉口差压控制系统描述 | 第26页 |
| ·控制系统架构 | 第26-28页 |
| ·控制系统硬件配置 | 第28-30页 |
| ·差压自动调节装置 | 第28-29页 |
| ·电动伺服装置 | 第29-30页 |
| ·检测项目 | 第30-34页 |
| ·炉口差压信号的检测 | 第30-32页 |
| ·R-D 挡板开度信号检测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炉口差压控制系统建模 | 第34-44页 |
| ·系统辨识与建模概述 | 第34-36页 |
| ·系统辨识的目的 | 第34-35页 |
| ·系统建模方法分类 | 第35页 |
| ·辨识的内容和步骤 | 第35-36页 |
| ·数据预处理 | 第36-38页 |
| ·差压控制系统模型 | 第38-44页 |
| ·机理模型 | 第39页 |
| ·模型参数估计 | 第39-44页 |
| 第五章 炉口差压的PID 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研究 | 第44-55页 |
| ·传统 PID 控制 | 第44-45页 |
| ·PID 神经网络控制 | 第45-50页 |
| ·PID 神经网络特点 | 第45页 |
| ·控制系统结构及算法 | 第45-50页 |
| ·仿真研究 | 第50-55页 |
| 第六章 转炉煤气回收系统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 第55-66页 |
| ·优化控制方案构建 | 第55-56页 |
| ·优化控制算法设计 | 第56-61页 |
| ·数据预处理 | 第56-57页 |
| ·滤波处理 | 第56-57页 |
| ·输入与输出的归一化和反归一化 | 第57页 |
| ·模糊 RBF 网络 | 第57-61页 |
| ·网络结构 | 第57-59页 |
| ·学习算法 | 第59-60页 |
| ·算法改进 | 第60-61页 |
| ·在线优化算法 | 第61页 |
| ·仿真研究 | 第61-66页 |
| 第七章 转炉炉口差压控制系统的实现 | 第66-78页 |
| ·系统架构及软件开发平台 | 第66-71页 |
| ·系统架构 | 第66页 |
| ·Step7 V5.4 简介 | 第66-69页 |
| ·组态软件 WinCC 简介 | 第69-71页 |
| ·系统硬件配置 | 第71-72页 |
| ·PLC 系统的硬件配置 | 第71-72页 |
| ·监控计算机硬件配置 | 第72页 |
| ·应用软件设计 | 第72-75页 |
| ·现场控制器应用程序设计 | 第72-74页 |
| ·监控画面设计 | 第74-75页 |
| ·系统应用效果 | 第75-78页 |
| 结论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附录A 部分源代码清单 | 第82-87页 |
| 附录B 部分系统建模数据 | 第87-89页 |
| 附录C 部分优化控制仿真数据 | 第89-91页 |
| 插图清单 | 第91-92页 |
| 附表清单 | 第92-93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93-94页 |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