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策略性行为的中外合资企业知识转移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9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一) 知识转移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 知识转移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四、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第11-12页 |
(一) 研究特色 | 第11-12页 |
(二) 研究创新点 | 第12页 |
五、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中外合资企业知识转移的理论基础 | 第15-23页 |
一、 合资企业 | 第15-18页 |
(一) 合资企业的定义 | 第15页 |
(二) 合资企业的特性 | 第15-17页 |
(三) 合资企业的模式 | 第17页 |
(四) 中外合资企业 | 第17-18页 |
二、 知识转移 | 第18-20页 |
(一) 知识转移的概念 | 第18-19页 |
(二) 知识转移的层次 | 第19页 |
(三) 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三、 策略性行为 | 第20-23页 |
(一) 策略性行为的定义 | 第20-21页 |
(二) 策略性行为的分类 | 第21-22页 |
(三) 策略性行为的特点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影响中外合资企业知识转移的因子分析 | 第23-31页 |
一、 中方与外方知识转移的可行性与应用性分析 | 第23-24页 |
(一) 合资双方知识转移的可行性 | 第23-24页 |
(二) 策略性行为对知识转移的应用性 | 第24页 |
二、 中方与外方知识转移的双因素分析 | 第24-26页 |
(一) 内部因素分析 | 第25页 |
(二) 外部因素分析 | 第25-26页 |
三、 中方与外方知识转移的博弈模型分析 | 第26-30页 |
(一) 基础前提 | 第27-28页 |
(二) 斯坦伯格主从博弈模型 | 第28-30页 |
四、 影响中外合资企业知识转移的主要因子 | 第30-31页 |
第四章 中外合资企业知识转移过程的策略性行为 | 第31-42页 |
一、 “产学研网络平台”策略性行为 | 第31-32页 |
二、 “中方能力提升”策略性行为 | 第32-34页 |
(一) 学习能力提升 | 第33页 |
(二) 本土市场能力挖掘 | 第33-34页 |
三、 “牢靠信任关系”策略性行为 | 第34-37页 |
(一) 合资企业信任性质 | 第34-35页 |
(二) 信任关系与知识转移 | 第35-37页 |
四、 “知识技术许可费”策略性行为 | 第37-38页 |
五、 政府辅助策略性行为 | 第38-42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第42-43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42页 |
二、 研究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个人简历 | 第47-48页 |